我喜歡老歌黃路燈,以及時間幫我挑的朋友。
我喜歡多年不見,脫口而出的關(guān)鍵詞你就猜到我要聊的梗,我們之間就如同燃燒過后熄了明火的木頭,聚在一起,輕輕一吹,就著了。
金鷹節(jié)上,鄭曉龍導(dǎo)演發(fā)表了獲獎感言,言語不多,套路很少,他說,年齡大了,人都會念舊。
我之所以這么念舊,大約也是年齡大了。二十歲過了點頭的人說年齡大了,爸爸媽媽在旁邊,又要數(shù)落我一番。念舊這點情結(jié),應(yīng)該是隨了我爸的。上次回家陪他走回來,開門的時候,他說,每次從老家走時,鎖門的一瞬間,他總有種什么放不下的感覺,前幾年沒有覺得,現(xiàn)在越發(fā)的想念,隔三差五都要回去看一看,清理門前的野草,掃一掃墻壁上的蜘蛛網(wǎng)。我很能理解他說的放不下,白手起家蓋的新房子,娶妻生子,孩子到了學(xué)齡就搬走了。那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他逝去的青春吧。
所以我有很多時候,還是會像爸爸那樣,想回到原來的地方看看,看了后就久久放不下那些地方。高中的校園從我們那屆之后便再也不是校園了,轉(zhuǎn)手成了超市的庫房,之前堆放我們高中記憶的教室碼著高高的貨物。翻修,整改,擴建,終于夷為平地。有一次回縣城的時候,正好趕上工人們在砍校園里的樹,頓時就挪不開腳了,大樹被放倒的時候,腦海里浮現(xiàn)出很多畫面:課間撿了樹葉,寫上一行字,夾在厚厚的練習(xí)冊里;上課鈴響了很久,才跑到院子中間,猶猶豫豫不知道進不進教室;升旗儀式,在昏黃的燈光下演講,肥大的校服包裹著雙手,吃力的翻動稿頁;08年地震,尖子生和普通班的學(xué)生都一樣,并排坐在院子中間;高考動員大會便是最后一次聚在一起了,信誓旦旦的說多少年后我們再回母校聚一次。誰曾想拿了畢業(yè)證和畢業(yè)照后很多人再也沒有碰到過。去過很遠的城市讀書,吃過不同地方的特色小吃,偶爾還是會想起后院食堂中間的那家搟面皮,每到最后一節(jié)課,滋香的油潑辣子味兒彌漫著整個校園;到過不同的公司上班,租住在小區(qū)里或者民房里,常常會想起高中宿舍,沒有獨立衛(wèi)生間,一層樓的人都擁堵在水房門口洗衣服;冬天水龍頭凍住了,走一段斜坡去水房打熱水幾個人約好洗頭發(fā),然后去宿舍后面一片空地把頭發(fā)晾干。
那一年,從拍畢業(yè)照的凳子上下來后,我們就走散了,大街上遇到,面貌熟悉,記不起名字,怕彼此尷尬,低著頭悄悄溜過去。我常常去翻看好多生日禮物,我記得當(dāng)時送我禮物時他們的表情,興許這么多年沒有見了,大約那些禮物已不時興了,我仍然會珍藏。因為那些禮物,讓那時的我倍感溫暖。也從來沒有丟棄過課堂上傳遞的小紙條,哪怕考試傳抄的選擇題答案,我都妥善保管著。那時候,不是所有人都會主動傳抄給對方答案的。
時光匆匆,轉(zhuǎn)瞬即逝。念舊的人注定容易受傷,總喜歡固執(zhí)的在原地一動不動,等你過來道一句,別來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