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醍醐灌頂的概念,叫做 “終局思維”。
什么是終局思維?就是你現在做的事情能不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量。你現在做的事情放眼未來5年后,10年后是什么樣子?然后以這個愿景為導向反推現在應該做什么,這就是終局思維。有點向死而生的邏輯。
按照“終局思維”的邏輯開始思考,你會發現,好多事情只是合乎當下的情況。并不是經得住時間與變化的考量。
大多數人在當下所作出的判斷或者決定都是以適應當下情況,那個未來的情況是不確定的,或者是根本就沒有想清楚,或是根本就想不清楚,這就是我時常問自己一個問題:什么更重要?到底什么更重要?一旦找到那個重要的事情之后,就反復琢磨和打磨它。
只有清晰明確知道什么更重要,我們才知道有用方法去審校生活中的所有選擇,一切事情。
我們每天辛辛苦苦的工作上班,被繁瑣的各種事情搞得精疲力盡,但結果并不是我們預期的那樣的結果。
你去看看快遞員、教師、服務員、公務員、流水線工人等各種各樣的工作。如果仔細觀察這些工作,按“終局思維”來反推,會發現他們盡然在人生大事上選擇就是錯的,不但是錯的,而是可持續地錯下去,竟然自己全然不知。你看啊,“終局思維”的考量其實就是按照長期的價值來做出合理的判斷。
我們來分析下這些工作為什么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工作。比如送快遞,門檻極低,誰都能干,完全是體力活,即使工作10年也還是一個快遞員,因為簡單的工作重復干,重復的工作長期干,從長遠來看沒有什么積累,沒有可成長的空間。
還有教師或公務員,都是有玻璃頂的。因為這些職業成長空間很小,甚至根本就沒有。你看見那個小學教師一層層的往上升,從小學老師到初中老師,從初中老師到高中老師,從高中老師到大學老師,從大學老師到博士老師。請問有嗎?沒有,不是沒有是一個都沒有,這就是中國的教育。
于是大多數人一開始從選擇上就判斷錯了,選擇那些大多數人都認同的工作,選擇那些看似穩定安逸工作(只有穩定安逸,因為這些工作通常賺不了多少錢)。只要稍微思考一下,你就會發現,這些所謂的正確選擇放眼未來5年,10年還是一個樣,甚至倒退了,沒有成長就只能倒退,因為這個世界是逐步演化的。
以 “終局思維” 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你會發現大多數人的大多數選擇都需要進行反思和審校的。
比如學習寫作,寫作可以鍛煉邏輯思考能力、表達能力、說的更透徹點就是可以鍛煉你的腦子,讓你的腦子更為清晰,邏輯更為嚴謹縝密。這些好處你雖然也知道,也想著改變,也想著進步,但就是不愿意做,就是不肯行動。而哪些早早就是付諸于行動的人,即使在一開始他們也寫的很差,寫的不好,但他們能夠繼續掙扎著寫下去,因為他們看到的是未來的自己,而不是現在的自己,即活在未來。就這一點就立刻就超過99%的人。一旦開始做,一旦執拗地做,一旦活在未來,那么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一定能超過大多數人,他們最終會成為那些1%的人。期初的差距只是微不足道的差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差距盡然如此之大。
于是 從“知道了” 到 “做到了” 相差十萬八千里,但是從一開始就能付出行動的人,終有一天會做到,到那個時候他已經生活在另一個世界里了。
說了這么多其實更重要的無非就是開始做。有一句話說的好:機會不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而是留給有行動的人。想到不重要,知道不重要,做到才重要。一旦開始長期持續地執行那個更重要的事情,你會變得更有效率,更有執行力。扭頭回看這個成長過程,你會發現你已經甩掉絕大數人只看不做的人。
只有付出行動去做,才是產生價值的開始。行動可以讓你成長,成長可以讓你變得有價值,有價值可以讓你變得更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