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001知識發布會”過后,羅胖在最后的那段演講“向終身學習者致敬”,就一直回蕩在我的腦海里。聽了好多遍,最后被他的演講感染打動。
他通過講故事,詮釋了一種思維方式——終局思維。
故事大致是這樣的:
我們來想象一個場景,就是以后什么樣子。我不知道世界上其它的事情什么樣子,但是我知道我自己,假設現在是2057年5月18號,四十年后,我是什么樣子我很清楚。我垂垂老矣頭發掉光牙齒松動步履蹣跚,但是因為我一生奮斗,待人厚道,所以還算不錯,我住的養老院是很好的養老院風景很美,小護士也算漂亮,但是又怎樣,我那個時候已經老了,我對生活一切沒得抱怨。但是我就是老了而已,所以也沒什么事情我經常就在那兒做白日夢、禱告。老天爺你讓我回到年輕的時候多好,我愿意,都不用回到二十歲哪怕是三十歲四十歲都可以,只要我還有事做,我還有同事有伙伴,我還對未來的日子有個奔頭和盼頭就行了,然后我就一直做這個白日夢一直向老天爺禱告。
突然有一天老天爺就出現在我的面前說你這個胖子什么呀,不就這么點破事嗎?不就想回去嗎?走吧!Biu的一聲四十年我就回來了。
現在,現在我是剛剛穿越回來的,我好不容易禱告我回到了四十年前的我,我現在有你們,我有我的同事,我有我的事。那些事雖然那么難,但是我現在此刻內心狂喜,大家替我想想此刻我是何等感受,今后這一生,每一個時光,每一個顆粒到極細的時間,我會選擇什么樣的方式度過。只要一想到四十年后那個必然的終局再回推到現在,我就必然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和得到所有的用戶一樣的人。
向終身學習者致敬,這是我們今天做的所有事情的目的,我們不是誰,我們是中國這個時代一波特殊的人,我們未必有什么確定的未來,但是我們知道,我們眼下該怎么做,我們是終身學習者。
就是這個“終局思維”一直在我腦子里縈繞,之前出現過一次這樣的感覺,就是學習古典老師的“直視驕陽”時。
直視驕陽:傳遞給我的是一種“向死而生”的人生觀,就是說,你今天過完了,你的人生就死了一部分,那么你對不對得起你剛剛死去的,永遠回不來的那個部分。
也是從那時,我開始對“人生觀”有了初步的認識。開始思考,我要怎樣度過自己的,只有一次,過了不在回來的人生!
終局思維:通過推斷最終的那個結果,按照那個最終出現的結果,往前推,指導自己要怎樣做。
脫不花是這樣解釋的:終局思維”,研究其他人、其他行業甚至其他時代的經驗教訓, 對終局做預判,然后反過來看,今天最應該做什么。
“向死而生”是在做人生的減法,有一種危機感,提醒自己重視時間,重視自己的人生,要對得起自己度過的每一段時光。做到問心無愧。通過這樣的積累,成就自己的一生。
我覺得很有道理,也很受觸動,有一種時間的恐慌感,一想到時光已過不再有,而又虛度時,就會有一種自責的情緒。就會提醒自己:我要對得起這段生命!
“終局思維”相反,是在做人生的加法,通過時光倒流的方式,讓自己再活一次,以此來指導自己當下的行動。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想法:“如果時光能夠倒流該多好,我就會……”。之后,會出現另外一個聲音“即便你回到過去,你依然還過不好這一生”。然后,我就圍繞著最后這個聲音展開想象。因為,不可能有時光倒流,所以,即使能夠回到過去,我依然相信會后悔。之后,我在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會覺得可笑。
就像當年看《大話西游》的時候,至尊寶利用月光寶盒,不停的穿越,去挽救心愛的人,覺得他好搞笑。覺得這是一件很荒唐的事,從來也沒有想過,用這樣的方式來指導自己的生活,最多的只是喚起自己回憶,多一點淡淡的憂傷。
還有那句經典的臺詞: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搞笑過,處動過,卻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更沒有把它當成一種思考方式,來指導自己的生活。
我想肯定有人能夠想到這個層面,并用它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只是這個人不是我,羅胖場景再現式的穿越,我第一感覺想到的是“莊生曉夢迷蝴蝶”。之后定格在“終局思維”上。
“向死而生”和“終局思維”,表達的方式不同,但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像羅胖說的:今后這一生,每一個時光,每一個顆粒到極細的時間,我會選擇什么樣的方式度過,當最終想到那個局的時候,必然會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
其實,做一個終身學習者,我想是度過這一生的最好的方式。因為從概率上來看,這樣更接近成功。或者能提高成功的幾率。
如果,要給自己的“人生觀”下一個定義,就是“做一個終身學習者”更貼切,用笑來老師的話說,我們一生只有一個職業——學生。
“終局思維”帶給我的另一個收獲是,有一種解脫的感覺。它不想“向死而生”那么嚴苛,因為我是穿越回來的,并且,我還知道我是穿越回來的,相對就顯得隨意一點,大膽一點。
很多時候,我做事情是放不開的,比如說之前,對自己喜歡的女生,從來都是選擇暗戀,絕對不敢直抒胸臆,那種感覺就像渾身上了枷鎖,掙脫不了。我也問過自己:為什么我就不能瀟灑地活一回呢?
笑來老師說:情緒是理智的快捷方式。當我的腦海里不斷閃現“終局思維”時,貌似也產生了一種情緒。雖然,都是那種憋著難受感覺。但是,又和那種上枷鎖的感覺不同。我會提醒自己,我是穿越回來的,我就會有一種好奇的心態,這樣做一下,會有什么結果呢?
昨天,我們“示范團”去中原萬達演出,那地方,離我一個朋友住的地方很近,我在那個地方定位,發了一個朋友圈。當收到她給我的點個贊時,我直接給她發信息,約嗎?之后又說,出來聊聊……(這跟之前含蓄的我,截然相反,我也是醉了……)
我不確定這算不算是對“終局思維”的一個應用,我只是覺得我當時發這信息的時候很瀟灑,并沒有什么心理負擔,更沒有什么枷鎖存在。
在接下來的生活中,具體能不能瀟灑的運用“終極思維”解決問題,還有待檢驗。我相信:很多道理,之所以沒有去踐行,只是因為沒有想通這背后的原理,當真正想明白,想通的時候,我想做到并不難。
關于“終局思維”,我會一直在思考下去,期待接下來,做出更驚人的事情,如果,有一天我做出驚人的事情,并不是因為我的膽子變大了,而是,我想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