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天水三陽川人的端午節(jié)感懷
百無一用知止
這幾天
市場上多了買粽葉的
說是粽葉
原本是蘆葦葉
“葦”家鄉(xiāng)話發(fā)音叫“yu(\)子”
實(shí)際上天水話和許多地方的話一樣
“yu”和“wei”不分
為了表明天水有文化
說渭河原叫“禹河”
說是紀(jì)念大禹治水
我看純粹是胡說
渭河之名
《尚書》里有
《山海經(jīng)》里夸父飲過
原來天水三陽川人把“味道”就叫“yu”道
三陽川沒有大米
更沒有糯米
一般人家吃不上粽子
每到端午
給孩子拴上花花線的手環(huán)
帶上自制的裝著香香草的荷包
大多數(shù)人家會煮甜醅
有的能甜
有的好像沒甜就老了
最后還是摻水煮煮吃了
用蕎珍子或者豌豆
做幾坨涼粉
切著吃或者片著吃或者撈著吃
有時還能吃上新麥面的饃饃
門框窗框上掛柳梢
女孩和年輕的女人去田野的草尖上擺露水
說是能讓手汗收斂
手指靈巧
男孩編個柳梢帽戴著招搖
嫩柳條擰成的“咪咪”吹得兩腮發(fā)酸
聽爸爸說舊日的藥鋪
會把有雄黃的小紙包放在門口
窮人家弄一點(diǎn)酒灑在門口窗頭
也涂抹在還孩子的七竅甚至屁股
他們相信能驅(qū)走毒蟲和長蟲
還有從地埂上拔回來的一大抱艾草
還有盛夏時用來驅(qū)蚊的白蒿
堆在家里
真的原來不知道屈原
究竟和端午有什么瓜葛
有河,水小,撐不起船
沒見過賽龍舟
只是小孩們年年盼著
不過盼不盼這一天都會來
也自然會過
不像現(xiàn)在有假日
特別隆重的宣告
現(xiàn)在
天水人的端午里
也有了屈原
渭河上的翠湖里
有了競渡的龍舟
只是不容易聞到
艾草的味道
不見了
鄉(xiāng)村原有的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