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論一個人成長的黃金期,非18到25歲這個階段莫屬,看書觀影寫作旅游隨你心情,怎么造都可以,但再往后,結婚生子,購房買車,升職加薪終會羈絆你前進的腳步。換言之,大學四年過得怎么樣會很大程度上決定你以后的人生方向和生活質量。
--------------------------分割線---------------------------
1、提高自我分化水平。自我分化水平高的人在與他人相處時能保持清晰的自我感,處理好“我”的位置,不迎合他人期望。簡單地說,就是拒絕“討好型人格”。從小到大,我們一直活在父母的期待中,他們教導我們要懂禮儀講禮貌,學會如何討長輩們的喜歡。久而久之,我們便學會了迎合,扮演了一個像《人間失格》中葉藏那般耍活寶的一個角色。長大以后,我們越發活在別人對自己的期望中,不停追逐著別人的認可,即使對方要求你做的事不合理,你也只顧硬著頭皮攬下來,以為磨平棱角犧牲自己就能討得別人的喜歡。但時間一長,我們自身正常的情感生活便會受到影響。所以千萬不要成為一個沒有原則的濫好人。
舉個例子,現實生活中常常有這種人:害怕自己說錯話,三句不離“謝謝”“不好意思”之類的詞匯,會因為他人的一個表情或者一句話而陷入極大不安,日思夜想著如何補過。但越是這樣,越容易犯錯誤。如果你不想擁有像《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主人公松子那樣悲劇的人生,一定要學會盡可能地對不合理的存在說“不”,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愛與被愛,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是一個乞討者,舍棄自尊是一種愚蠢的處世方式。
更或許,你所以為的那些犧牲,在別人眼里早就成了理所應當,甚至,一文不值。
2、學會管理時間。也許你聽過【時間管理四象限】,也一直將其奉為圭臬并不斷踐行,但不知你有沒發現這樣做會讓自己變得更焦慮和自責。每天列出自己的任務,然后按照四象限的方式為其標注說明,看上去如此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就不是一回事了,即“墨菲定律”。你會發現每件事看上去都很重要也很急,而且光是標注后排序就要耗費大量精力。
舉個例子,期末考試快到了,說好提前兩周開始復習卻逐漸演變為提前一周,兩天,一天,兩小時……為什么越重要的事我們似乎越想拖著不做呢?原因很明了。因為我們作為一個正常人,天生就喜歡簡單,新奇,有趣的工作,那些重要的事例如期末復習往往會顯得枯燥乏味,況且,我們總能找到拖延的理由。
因此【時間管理四象限】更適合制定人生規劃而非日常任務。在很多新人開始做時間管理時,第一步就是拿出一張A4紙或者打開手機備忘錄,然后開始思考當天要做的事并把它們羅列出來。這是錯誤的方法。因為當大腦處于專注模式而非發散模式時,只會關注那些緊急的事情,比如完成明天要交的高數作業,而忽略其他,其中就包括那些重要的事,因為它們通常都不會很緊急。
如果你沒有聽過或使用過【時間管理四象限】,很好,這樣的話上面那段文字你就可以跳過了,【什么?你早讀完了?emmm那就點個贊同感謝下我讓你知道了它的存在吧。】直接進行下面真正有效的時間管理的學習。
第一,列出清單,沒錯,清單還是要列的,只不過方式有所不同。一天的任何時候,不管你是在吃飯,睡覺,還是在蹲坑,只要想到了哪些該做的事就立刻把它加到清單上。
第二,清單里面記下來的事情不一定都要做,現在你要做的事就是時常去查看這個清單然后思考并做出選擇。思考什么呢?
①問自己今天,明天,后天我是否愿意花時間做這件事。
②如果答案是【否】,立刻刪去這件事;如果答案是【是】,想想該怎么著手。
第三,根據你此時的心情選擇要做的事。人啊,情緒難免會飄忽不定,如果在你情緒低落的時候還非要強迫自己按要事第一的原則處理事情,一旦沒做好,我們不會質疑方法本身而是陷入深深的自責。“我真是太沒用了!”而聰明人總是能及早意識到自己的消極情緒,并做出積極引導〈包括但不限于向朋友傾訴〉,調整自己回到正軌。
舉個例子,你剛吃完午飯回到自習室,看了兩眼高數就實在撐不下去想睡覺了,如果此時你選擇莽著干完,那感覺一定是十分痛苦的。相信大家都在以往上課的時候打過瞌睡,有過類似的體會,我這兒就不再詳細描述。與其讓自己痛苦,不如選擇刷會手機,聽會相聲,睡意也許幾分鐘后就會過去。實在困得不行,睡一覺又有什么關系?要知道,在一個好的情緒和精神狀態下,做事效率翻的不止一倍。
在你為浪費時間,虛度一天光陰而后悔自責時,你仍然在浪費時間。
3、用你身邊最優秀的朋友所在大學的標準要求你自己。一所層次較低的大學可怕的地方不是資源的匱乏,而是在你最該開闊眼界,嚴格要求你自己的階段,限制了你的視野,降低了你的標準。而這些都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你身邊肯定有比你聰明,或比你勤奮的同學,但如果要找出一個既比你聰明五倍又比你勤奮十倍的同學就不那么容易了。
你不知道的是:在另一所大學中,不過六級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大部分人都是奔著600分去的;“要掛科了”“什么都沒學會”是他們用來自黑的,大部分人都是奔著績點4.0和8000元獎學金去的;想考研的同學的目標學校是Ivy league和清北復交,再不濟也得是“C9”其中的一個……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于他的內心,而大多數人卻受環境所左右。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么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沖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
4、不用太過于追求搞好人際關系,即少做無用的社交。你現在認識的絕大部分人在這四年結束,分道揚鑣之后,都不會再出現在你的人生軌跡中。朋友存在的本質是價值利益的互換。你什么能力,本事,價值都沒有,再會拍馬屁也沒什么多大用處。日后面試時你說你認識什么部長,什么學生會主席,這些都會無一例外地對你沒有任何幫助,HR也會對此不屑一顧。所以在大學我們要學會投資自己,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而不是一味地廣撒網結交朋友。
但如果是在人生低谷時結交的朋友,很大幾率上TA將會成為你以后的摯友。
交淺言深也是大忌,不要向別人隨便交心,不然遲早吃虧。
5、心理學上的“聚光燈效應”,即不經意地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從小到大,我們出過無數次的糗,做過不少愚蠢的事情,我們生怕被別人記起,自己卻又始終耿耿于懷。但當你真正問起你朋友們前幾年甚至前幾天你出的那次糗,又會有幾個人能想起來呢?他們大多都是事后就忘了。我們普遍高估了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換言之,我們很在意給別人留了什么印象,以至我們傾向于認為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要比他們實際給予的多得多。
對周圍的許多人來說,我們的行為究竟如何其實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你燙了新發型,穿上大衣,圍著圍巾,走在街上,但又會有多少人真正注意到你呢,也許他們正站在屬于他們自己的聚光燈下而忽略了身旁的你。人們太習慣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從而很難判斷他人的觀點,同時把自己的在別人眼中的行為放到無限大。
了解到這一點后,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如果做了什么糗事,可以下意識地提醒自己這只是“聚光燈效應”,別人的注意力沒在我身上,我也遠比想象中的自己卑微,因而從容面對這一窘境。
6、確定目標。大學四年就是一個找尋自己日后要走的路,從迷茫到清晰的這樣一個過程。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盡早為以后做人生規劃,比如是選擇保研,還是考研,還是直接工作,這些最好在大二就完成,最遲不過大三。但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感到累,那就慢一點;你會覺得這條路不適合自己,那就換一條。現在的我們有大把的時間去試錯,去發掘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大學里是這樣,初入職場的時候也是這樣。
這四年追求和注重的不是對專業知識的爛熟于心,而是一種研究的精神。渡邊君說過,“與其說微積分,虛擬語氣具體有什么用處,莫如說它是一種訓練,訓練我們更加系統地把握事物。”所以切不可追求工匠精神,本科最忌諱的就是這個。你應該盡可能多地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多去了解這個世界運行的規則,而非局限在你所學的這個專業。
那么目標該怎么制定呢?
一個真正的目標應該是“清晰明確可執行,有時間約束”的。什么大學四年我要變得更好,什么我要雅思7.5,什么一年內我要經濟獨立,這些都不是目標。正確的目標應該再明確和具體一點,具體到每周,每天該做什么事。比如你要學攝影,那就每個月發一版自己的攝影作品;你想變帥,那就首先燙個發型,從頭開始。即將一個長遠計劃分為幾個階段,然后逐一細化到每天這樣一個短期時間。
7、別為自己和別人下定論。每個人,不論你有多深的閱歷和廣博的知識,都不可避免地對這個客觀世界的認知存在局限性,存在錯覺和偏見。
舍友僅僅是忘給你帶飯,你就給他貼上丟三落四的標簽;你朋友就這一次不能借錢給你,你就說:這么多年朋友了,這點錢都不愿借?還是不是朋友了?
小李子,哦不,菲茨杰拉德說過:
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即同理心。
8、逃課是一個優秀大學生的基本技能。很多課程的開設只是為了讓你修夠所謂的學分。重要的不是你逃沒逃課,而是你在該上課的這段時間做了什么有意義的事。如果你只是回寢室睡覺打游戲,那實在是太對不起你交的學費了。
如果公共課老師會在課上不定時點名,實在逃不了,那就不妨坐到教室后面插上耳機自己一個人看書學習。
9、多閱讀,多看電影,多走路。大學的迷茫是因為想的太多,但歸根結底來自于內心的匱乏。書讀得少,走過的路也不長,常常會給人帶來一種焦慮與挫敗感。
讀書并不是為了記住每一個細節,而是領悟作者的深意,理解作者想要傳達的人生經驗。不要指望一本書讀完你立馬會發生什么改變,讀書培養的是一種意識形態和對生活的態度。況且積雪融化,終歸滋養了大地。而大學這四年則是我們投資自己最好的時光,現在什么都還用不著考慮,生活似乎很輕松。如果想培養自己的氣質,文學和歷史類書籍就要堅持閱讀;專業和知識性很強的比如法律,經濟學,心理學等書籍應在休閑時間集中閱讀;而傳記,哲學,生活類等書籍應擇優瀏覽,切勿貪多。像羅蘭米勒的《親密關系》,彼得圣吉的《第五項修煉》,馬歇爾盧森堡的《非暴力溝通》之類的書籍就需要多次閱讀和做讀書筆記了。
IMDb豆瓣top250每一部都有值得你思考的地方。綜藝也可以多關注下《奇芭說》《圓桌派》之類的節目,看竇文濤,馬未都,馬家輝,梁文道在一起聊天真的是一種享受。
但也要警惕碎片化閱讀,碎片化閱讀什么用都沒嗎?有,它可以讓你吹起牛逼來一套一套,還不帶喘氣的那種。你會因此看上去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但只要別人稍微問深點,瞬間啞火。這種情況就涉及到了知識框架的問題。高考前我們經常聽老師說“一定要有自己的知識網絡balabala”,但實際上又有幾個人真正理解到這句話呢?反正當初的我是無感的,也許也正是如此才促成了這條我與學霸間的鴻溝。優秀的學習者總是在試圖找尋知識間的關聯,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樹同時創建新的知識結構,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精益求精的過程。
10、培養一個終生愛好。打球,跑步,吉他,鋼琴,不一而足。它可以讓你在情緒低落或感到孤獨的時候陪你繼續走下去。
11、多給父母打電話。如果你生活無憂,有可能是因為,你生活中大部分重擔都由別人幫你承擔了。而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這里的別人指的就是我們的父母。你長大了,逐漸有了自己的世界;父母老了,他們的世界只剩你了。不要等到你沒生活費或者急需錢的時候才想到他們,一周給他們打兩三個電話真的一點不過分。
12、拒絕長期熬夜。不要仗著自己年輕氣盛,凌晨三四點還不睡覺。這不僅對你第二天的精神面貌,日后的身體健康有著嚴重影響,萬一在宿舍在線猝死還會牽連你的舍友。不要熬夜使勁造的時候飄得連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第二天中午帶著深深的自責和罪惡感睜開眼睛。況且,已經有無數的學長學姐在參加工作后表示,曾經他們那自己引以為傲的身體現在竟如此般脆弱。不要等到痛了,才知道敬畏生命。
我每晚11:30左右睡覺,早上6:30起床,午休40min,周末節假亦如此。什么?你說你也想早睡?但就是睡不著?乖巧地閉上雙眼,腦袋卻異常清醒,輾轉反側掙扎無果后還是選擇默默點亮了手機。別急,我給你幾點建議。
①睡前一小時左右去洗個熱水澡。洗完后體溫會升高,躺在被窩感覺無比舒適,你可以刷會手機,但不要看那種讓你腎上腺素激增的影片,【不不不就是單純像復聯,血族之類的,emmm沒有其他意思,沒有】,等你體溫慢慢降下來直至正常體溫最低點時,這時的你睡意就會正濃。
②宿舍條件不允許的時候你可以買個床簾或者眼罩,再戴個耳塞,瞬間感覺整個世界都安靜了,而你也能盡快入睡。其實這就是盡可能讓你眼睛看不見光而增大你褪黑激素的分泌的原因。
③閉上雙眼后盡可能地放松你的眼球,感覺它們正在往兩邊發散,就是當你睜眼時兩個眼球會向中間靠攏的另一狀態。眼球放松后基本上想不了什么事情,因為當你閉上眼睛思考和想問題時眼球不會處于放松狀態。
④實在不行,百度兩道高數題然后求解,一直盯著題目,幾分鐘后我不信你不犯困。
13、【男生】選一個適合自己的發型。簡單修一下眉,手殘的把雜毛去掉就行,別用眉卡。勤刮胡子。
堅持護膚,洗面奶→爽膚水→乳液或者面霜,防曬霜在夏天紫外線強的地方一定要涂。本人血淚教訓,暑假一個人去北京玩了兩周,沒涂防曬,天天頂著太陽在外面跑,導致我現在手的皮膚都還很松弛,我哭了。黑了一點對我來說倒沒多大影響。然后只用洗面奶的話洗完臉后你會發現臉部皮膚緊繃,干燥,原因就在于沒有補水,因而爽膚水和乳液乳霜就很重要。但化妝水包括爽膚水就是補充水分的作用,并沒有商家宣傳的那么神奇,所以別報什么這樣做就可以祛痘印的幻想。最好選擇含氨基酸表面活性劑的洗面奶,油性皮膚可以在夏天晚上用一次皂基洗面奶。最后就是男女皮膚確實存在差異,但這些差異還不足以讓你一定要選用那些男士專用的洗面奶。所謂的男士專用是商業噱頭,大部分女用護膚品你都可以使用。
健身運動,這不僅僅對你身材體貌有裨益,更多的可以塑造了你的精神面貌。
多學習如何穿衣搭配。
上面這些都可以幫你塑造一個良好的外部形象,畢竟沒有多少女生愿意透過邋遢的外表了解你那有趣的靈魂。
---------------------------分割線---------------------------
生活需要儀式感,也需要過得更精致。用心經營自己的人生,每天看著鏡子中元氣滿滿的自己,你才會發現,原來合理規劃后張弛有度的生活,是這般地讓人欲罷不能。
其他的就不細說了,不然我感覺我可以章口就萊。
祝大家2019學習生活兩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