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什么樣子,都是我們愛笑的天使!
十多年來我們一直關注的一個女孩子,在父母的極致關心和保護下“李家有女初長成”,她就是李亞鵬和王菲的女兒李嫣。最近網絡新聞滿屏都是“李嫣氣場不輸王菲”的評論。在7月5日的晚上,在巴黎舉辦了著名的Bonpoint走秀表演,李嫣走T臺全場冷漠臉加大長腿,十足超模范,身穿白色連衣裙戴著花冠好似不食人間煙火。
對于李嫣這個小女孩,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2006年,那一年對李亞鵬王菲來說,是極度憂傷的一年。當這個女孩子出生就有“兔唇”,網上漫天的報導、猜測、諷刺、憐憫……各種各樣的新聞鋪天蓋地地談論著這個對世界還非常陌生的小女孩。
作為娛樂圈的公眾人物,李亞鵬王菲夫婦為了讓女兒能夠更順利地進行治療,把外界的干擾降到了最低點。同時,為了女兒,也是為了慈善事業,發起了“嫣然慈善基金會”,幫助治療了許多貧困家庭的患有唇腭裂的孩子。他們將自己的不幸變成了別人的幸運,而這也是這個家庭找到快樂和樂觀的方法。
2006年8月12日李亞鵬在《感謝》中寫道:“南美有一個傳說,唇裂嬰兒是降臨到這個世界的神。國內如同嫣兒之‘神’者每年數十萬之眾。嫣兒在美國所接受的矯正術在國內尚屬空白,我們已在聯絡美國的醫院及國內醫療機構,準備和幾個朋友一起捐助一個慈善基金,來幫助這些神靈。希望善良的人們多予支持,希望善在你我之間流動,希望善讓這世界更可愛。”
在李亞鵬夫婦看來,不管女兒以什么樣來到他們的身邊,都是愛笑的天使。
讓自己的孩子擁有愛心
李亞鵬為李嫣舉辦首次個人畫展“秋天里的童畫”。這次畫展展出了44幅李嫣畫作,都是她平日的手繪和Ipad畫作,每一幅都是她的寶貝。除了展覽畫作,李嫣的畫還被印在兒童T恤和環保袋上面,同時在現場銷售。這次畫展上的所有作品都會在現場義賣,所得收入都會捐獻給嫣然天使基金作為唇腭裂專項救治。
李亞鵬還專門在日記里寫道:“上天給了你這傷痕,我要讓這傷痕成為你的榮耀。她帶著正向的力量而來,她帶著使命而來,我們要幫助的不是她,而是要幫助她去完成這使命。今天在這里舉辦的展覽,不是一對父母出于對孩子的寵愛和彰顯的行為,而是一個愿力的延續或者說是一個新的開始。為了能去幫助更多的兒童,為了能去和更多的人分享這愿力帶來的改變……心有所愿,行而成力。”
父母之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李亞鵬作為娛樂圈的人物,可以帶給孩子許多物質上的東西,但是他卻讓嫣兒從小學會完成她來到這世間的“使命”,傳遞愛的力量,延續“心有所愿,行而成立”的信念。
讓自己的孩子學會接受和面對生活給予的一切
李亞鵬在《致女兒的一篇博》中提到:“接受和面對生活給予的一切,無論是成功或是失敗,無論是鮮花或是雞蛋。我希望嫣兒長大了可以成為這樣的人。”
李亞鵬曾在李嫣7歲生日時,轉發前來慶生的劉嘉玲的微博感嘆:“你有得你有失,爸爸希望你有自己。”李亞鵬不僅僅經常帶著女兒李嫣參加公益活動,還很不希望女兒李嫣早早的踏入演藝圈。李亞鵬對女兒可謂是對待小天使一樣,讓李嫣充滿了愛心和自信。
不管成功或是失敗,不管上天在我們前進的路上設置了多少障礙,他都希望嫣兒能夠接受這一切。
為此,作為父親,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休閑日,最愛帶著孩子去爬山,除了帶女兒嫣兒爬山,還帶著女兒對自然天氣24節氣進行科學觀測。堅持了七年,風雨無阻,從未斷過,每一個節氣去十三陵水庫做科學觀測,觀測氣溫、水溫、植物、動物、標本等等。?為了培養女兒多方面興趣,李亞鵬還帶著女兒四、五十次地參觀故宮。
上天對嫣兒還是眷顧的,給了她“傷痕”,卻給了她一個偉大的父親,帶著她披荊斬棘。這個“自作多情”的老爸終于把女兒培養成為一個“有自己”的人。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信念和使命的孩子。
讓自己的孩子擁有最原始的韌性和最純樸的情感!
李亞鵬在《致女兒的一篇博》中提到那些受幫助的家庭:“因為他(她)們得到一點點幫助的時候,他(她)們的眼睛是濕潤的,盡管說不出什么言辭。他(她)們有著人身上最原始的韌性和最純樸的情感。
2017年3月董卿《朗讀者》對話李亞鵬,當時朗讀的就是《致女兒的一篇博》,全場為之感動落淚。李亞鵬說:“這兩年我就會時不時地問嫣兒,‘你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使命是什么?’嫣兒本來聽不太懂,我就說,每個人來到世界上是有任務的。我每年在早餐上逮住她問三四次,把她問急了她就說,那你呢?我也找了很多年才找到,我希望來到這世上能讓世界變得美好一點點。嫣兒聽了我的回答,想想之前自己說的畫家啊、設計師啊,說之前那些都不算,我再想想。?”
是的,他希望嫣兒來到這世上的使命是“讓世界變得美好一點點”,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很重要,她讓孩子成為一個不僅僅有著個人夢想,而是有著博大胸懷和社會使命感的孩子。
讓自己的孩子擁有自信心
嫣兒帶著“傷痕”來到了人世間,她不是讓這個“傷痕”讓這個孩子自卑,而是希望帶給她榮耀,同時希望孩子完成她來到世間的“使命”。當我看到李亞鵬在博文中寫到這些話語的時候,內心無比激動,眼淚在眼眶中打轉。
李亞鵬在《致女兒的一篇博》中提到:“前幾天基金會請了美國專家來和我們的醫療隊的醫生作學術交流,在談到兩個技術問題時,我問到:在美國誰是技術最好的呢?美國醫生說:“It’s me.”我接著問:第二個技術誰是最好的呢?美國醫生說:“It’s me.”翻譯笑著解釋這是他的自信,一個外科醫生必須有的自信,否則他怎么下刀呢?“一個外科醫生的自信”說得好,我希望嫣兒長大了可以成為這樣的人。”
李亞鵬做到了,嫣兒在畫展上和巴黎的Bonpoint走秀表演的表現出乎我們的意料,也許李亞鵬并沒有出乎意料,他相信嫣兒能夠成為自信的人。
這是世間最美的“情書”
作為一個父親,他真的很平凡又很偉大,他帶給這個孩子這世間最美好的東西和愛。這個“自作多情”的父親把嫣兒培養成了那個充滿自信心而又愛笑的天使。
“熱奶器的指示燈給嫣兒籠上了一層桔紅的光芒,她睡得如此香甜,她是否知道這個自作多情的老爸對她有如此多的希望呢。讀了王朔的《致女兒書》,便也學著寫篇致女兒的博客吧,以后再多寫些匯成冊等她長大了送給她讀。”
嫣兒有李亞鵬這樣的父親,是她的幸運,我能夠想象嫣兒與父親在一起過的幸福畫面。
十幾年來,他付出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東西,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學著王朔寫文章等著女兒長大了送給她讀,這是女兒成長道路上最寶貴的財富,這是世間最美的“情書”,而Tina認為,李亞鵬——是這世間最好的爸爸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