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寫了可能導致拖延的六點原因,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些應對方法:
人的行為需要驅動力,但是來源不同。內控型的人,行為的動力來自自身,外控型的人,行為的動力會受到他人的影響。再回歸到MBTI的性格分類上來說,T型和F型人在控制力的來源上就存在很大的差異。
T型人叫做思考型,是非常理性的,擅長運用邏輯分析的人,是典型的內控型,別人的想法意見幾乎不會對T型人有什么影響,他們也并不關注其他人在做什么;
而F型人是對他人的情緒想法非常敏感的,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因此,對于F型的人來說,借助其他人的監督,尤其是重要他人的監督,對于達成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這個時候,達不成目標會被笑話,會被人看低,可能失去別人的信任等這些可能的壞的結果會F型的人帶來壓力,刺激他們堅持行動,其他人的關注及達成目標后會帶來的稱贊、鼓勵、認可也會給F型人帶來積極的動力。
2、結構式拖延法:
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平常下班之后會覺得很累,很懶,不想做家務,不想打掃衛生,不想收拾衣柜,因為這些事情很枯燥很無聊。但是,當需要去健身、寫稿、備課、看書做筆記時,這些事情突然變得非常有趣味、有意思,做起來一點也不枯燥,一點也不無聊。這個時候,所有可以讓你逃避去做當下任務的事情都顯得那么的美好和重要。
美國斯坦福大學哲學教授約翰.佩里也發現了這樣的情況,于是,他基于自己與拖延癥多年斗爭的經驗提出了應對拖延癥很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結構性拖延。
這個看起來荒謬的方法,對很多人卻很有用,得到普遍的推崇,甚至被授予了諾貝爾搞笑獎的稱號。大家可不要小看這個獎,是專門授予那些看起來荒謬但實際非常有價值值得深思的成果,評委也是非常重量級的人物呢。
具體操作方法:一張清單上,寫上所有你需要做的,但是現在拖著沒做的事情,難度不一。清單上要有兩三個難度高于現有的任務,同時還要有幾個低于現在的任務。
按照人的天性,我們會從最容易的做起。當容易的做完時,和難度最高的那兩三個任務相比,現在的任務就變成了最容易的事情。
我們會因為逃避要做最難的事情而開始做現在的任務。并且只要開始動起來,你的焦慮就會減輕,一步步完成任務成就感累積起來,也會強化我們的行為。
3、學會求助,排除干擾
當同時要處理很多事情時,我們要學會取舍,有重點地做事,并且學會調用資源。
對于女性來說,應該充當一個家庭的協調者和管理者,有些事情上學會放手,讓家庭成員都參與到對家庭事務的處理中來,界定好各自的角色。而不是把所有的事情都背到自己身上。尤其是一些年輕媽媽,孩子的事情誰插手都不放心,一定要自己親自來。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被孩子占用,這種犧牲固然偉大,但并不可取。
另一方面,在完成任務時營造相對安靜和干擾較少的環境。比如在陪孩子的時候,不要看手機,不要看電視,專心陪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遠遠勝過長時間沒有質量的陪伴;在要學習或者完成某些任務時,
我曾聽李笑來(不知道他的人自行百度)老師的一場演講。他說,他做事時手機放在一邊,靜音,1-2個小時看一次。如果是重要的人打來的電話,會回一下,如果是普通或不認識的人的電話,就不回,微信群也是屏蔽的,很少在微信群發信息,除非必要情況。
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后,他會發現自己沒有發現遺失了什么錯過了什么,因為大部分微信群都是在瞎扯寒暄,大部分朋友圈是在曬美食,曬旅游,曬孩子,曬恩愛。反而是這樣,他培養出了身邊人的習慣,大家都知道了,沒有重要的事情不要找他,因為找也找不著,不是太大的事情自己消化就行了。
聽完那場演講后,我的微信群也已經全部屏蔽,只有在中午休息或者晚上的時候,想起來刷一下,想不起來也沒覺得有什么。朋友圈我也是一天刷一次,有時候兩天刷一次,感覺非常棒,大家可以試試。
4、任務分解法:
當任務難度很高時,可以把一個很難的事情分解為若干個難度較小的模塊。這樣我們的目標就不再是一個很宏大的目標,而是可以一級級可以完成的任務,像游戲升級一樣,一級級地完成。那么最后,一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就搞定了;
有一個媽媽是做記者的,基本上每周至少做兩個采訪,寫兩篇稿子,按照她以往的經驗,一篇包括采訪、寫作、查資料要用6個-8個小時,但是她上午要照顧孩子,只有下午有兩三個小時的空檔,所以她把任務分解,拆分成采訪、搜集材料、寫前言、寫主體等幾個模塊。每天下午請婆婆照看孩子,留兩到三個在家附近的咖啡館專心做當天的任務。這個時候她只做這一件事情,會發現難度不高,效率很高,基本上三天即可完成一篇文章,一周兩篇完全沒問題,且根本不耽誤她上午帶孩子。
5、時間管理技巧
很多拖延行為,其實是因為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一些事情沒辦法開始或沒辦法完成。在這里跟大家分享兩個時間管理的技巧。
(1)利用碎片時間:我很喜歡走路,所以每天上班,我坐10分鐘公車,走路20多分鐘。之前我會在車上看書,但因為公車上只有十分鐘,看不了多長時間。我就安排路上的這半個多小時會聽微課,把晚上沒時間聽的,在上下班的路上就解決掉了。
有的朋友會跑步的時候聽電子書或者聽微課,這樣既可以運動,又可以聽課學習,一舉兩得。尤其對于有孩子的女性來說,可能沒有那么多大塊的時間讓你專門只做某些事情,所以要把碎片時間利用好。
(2)區分重要性和緊急性:這個原理大家都知道,但又很容易陷入到各種事務各種細節的汪洋大海中,變得無所適從,著急抓狂。
定期找一張紙,畫一個十字,橫線左側寫上不重要,右側寫上重要,豎線上端寫緊急,下端寫不緊急,就會區分成四個象限,把你需要的事情梳理一下,把你80%可用的時間用于做緊急且重要的事情,一旦形成習慣,你會發現,生活輕松很多,拖延會少很多。
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接納自己是一個正常人,是一個普通人,是一個不完美的人。
這種接納不是任由事情拖著不做,而是接受自己可能有這樣的情況,先不要著急去責備自己、批判自己,并且學會照顧自己。
在此基礎上,再運用我們上面的方法去面對和解決拖延的問題。
最后,有幾本書給大家推薦:《戰勝拖延癥》、《拖延一會兒也無妨》《拖延癥》。國內有一個專門針對拖延癥的組織,叫做戰拖會,在國內做的較有影響力,官方網站是www.zhantuo.com。在豆瓣上也有他們的戰拖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