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曾看過企業家、音樂家德里克.西弗斯(Derek Sivers)在其TED演講中展示的一段視頻,視頻里,一個男人在一個露天場所跳舞。他自己一個人跟著音樂狂亂地跳舞的樣子顯得有些傻氣,但過了幾秒鐘,另一個男人加入了。于是就有兩個人了。又過了幾秒鐘,又有一個人加了進來,之后又來了一個人。當人數達到大約10個時,一大群人沖進來加入了他們。幾十個人投入地跳著舞,場面相當壯觀!
這個場面是怎么開始的呢?
從一個人跳舞開始。
這個事例清晰地展示了一個小的行動開始對我們的作用。后來加入的這群人就像是我們心里的夢想,而我們因為害羞、害怕而不敢行動,信心不足,不敢在聚光燈下舞蹈。但第一個跳舞的人就像我們邁出第一步的決定。然后我們會發現“嘿,我竟然真開始做這件事了”,這時,我們心底的夢想和激情會沖上舞臺來鼓勵我們。
其實這個很小的開始就是我們很多大計劃中的一個微小的習慣。我們用了一個很小的微習慣來喚醒我們內心早已擁有全部勇氣,這樣的一些小小行為是不是很棒呢!
最近正好在讀一本美國作家斯蒂芬.蓋斯的《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的書,講的就是這方面的內容,看完后也是驚嘆付出這么小的成本,到后來竟然能做那么多事!
微習慣是指,如果你想培養一個新的習慣,那么微習慣基本上就是它經過大幅縮減的版本:
把“每天做100個俯臥撐”縮減成每天1個;
把“每天寫3000字”縮減成每天寫50字;
把“始終保持積極思考”,縮減成每天想兩件好事;
把“像企業家一樣創新”,縮減成每天想出兩個好點子;
這樣看是不是就容易多了!
微習慣體系的基礎在于“微步驟”,那些“小得不可思議的一小步”。往往會帶來巨大的改變,按照微習慣行動,就是運用少量的意志力,讓自己做一件事情,一個俯臥撐,或者想出幾個點子,并不需要太大的意志力,也不會沒有人做不到。
微習慣策略的核心是一個很簡單的大腦錯覺,但同時也是一種重視開始的生活哲理,一種認為行動優于動力的生活哲理,一種相信將每一小步積累起來便能讓量變轉為質變的生活哲理。
完成一個微習慣后,你心中的小人仿佛在跳舞,給他加油打氣吧,因為他正在舉辦你的個人成長聚會呢!
當我們想完成一個很大的目標時,計劃得太嚴會導致執行不下去,但是沒有誰會連一個俯臥撐都做不了,也沒有誰會覺得讀兩頁書或寫50個字有多難!
如果習慣了每天寫1000字,一年下來就是36.5萬字;
習慣每天鍛煉二十分鐘,就足夠改變你的體格;
習慣吃更加健康的食物,可能延長你的壽命,而且會讓你的精力更充沛;
習慣每天早上早起一小時,每年就會多閱讀365個小時;
看,是不是微習慣的力量很強大呀!
一個人只要規律地以重復的方式做一些小事,慢慢的他就能積極思考很多問題,實現很多目標。時間長了,就會認為做起來很容易呀!不做反而會更難了。
就連《微習慣》這本書的作者史蒂芬.蓋斯原來也是個天生的懶蟲,但是為了改變這一點,他開始研究各種習慣養成的策略,從2004年起,在美國各大自我成長類網站上發表了許多文章,2011年又開始運營自己的博客,為讀者提供自我成長策略方面的建議。
從2012年末開始,斯蒂芬.蓋斯每天至少做一個俯臥撐,這成了他培養的第一個微習慣。兩年后,他擁有了夢想中的體格,寫的文章也是過去的四倍,讀的書也是過去的十倍。
他深刻地體會到,微習慣策略比他用過的一切習慣策略都有效。
聯想到我自己的寫作也是得益于這樣的微習慣,記得剛開始我只是寫些日記,大概也只有500字,慢慢地,隨著表達情感的增強,能寫到1000個字、再后來到讀完一本書寫寫書評或感悟,已經可以寫到1500到2000字了,越是寫的多,就越感覺需要多讀書,越愛寫就越想讀,漸漸這樣的微習慣就堅持成為了好習慣,并形成了良性循環:不僅看書、寫作的效率提高了,結果還往往超出預期。
現在我要是有點時間,也會自覺用來看書和寫作,而不是做其他浪費時間的事。
這本書里還列出了從微習慣開始,完成改變的八個步驟:
第一步,選擇適合你的微習慣和計劃;
第二步,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
第三步,明確習慣依據,將其納入日程;
第四步,建立回報機制,以獎勵提升成就感;
第五步,記錄與追蹤完成情況;
第六步,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第七步,完成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
第八步,留意習慣養成的標志;
只要我們按照這八個步驟,通過一個個的微習慣去改變,就能形成一個長久的持之以恒的好習慣。
世界公認的潛能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也曾說過:“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爾做的一兩件事,而是你一貫堅持做的事。”
那么,就讓我們從小小的一個微習慣做起,然后并堅持下來吧!
相信付出這樣微小的成本,誰都可以做得到。
到時,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