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87】
“35歲陳意涵繞故宮一口氣跑8km”;
“39歲劉濤終于“釋放天性”,一襲透視裙引爆眼球”;
“46歲閆妮近期出席活動簡直美翻了”;
“47歲李嘉欣為保養很拼!穿緊身衣大汗淋漓打拳”;
“63歲趙雅芝駕馭水粉色毫無壓力”……
不知道你是否也經常看到這種娛樂新聞,反正當我看到這類“標題黨”的時候總有一種奇怪的感覺,為什么我們的媒體總是喜歡拿女明星的年齡說事兒呢?同樣的手法我就很少看見他們用在男明星身上,為什么?
而輿論曝光的社會新聞往往是這樣的:
“女性職場現狀調查:超八成女性認為就業中存在性別歧視”;
“央媒起底6大職場性別歧視:HR自曝原則上不招只生了一孩的女性”;
“父母拋棄患病女嬰:花錢治不如再生一個”……
不是說“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嗎,為什么還有這么多赤裸裸的“性別歧視”?“男女平等”的口號已經喊了這么多年,迄今為何在很多地方依然是一句漂亮的空話?
我覺得至少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雖然人類進入現代社會已經很久,總體上女性地位較之以前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但是數千年歷史進程中形成的“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依然有著豐厚的文化土壤,無數人的腦子里也依然保留著這些傳統思想。除此之外,每一種文化自身都帶有強大的“慣性”,它們也長期影響著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又一代人。因此,想要擺脫這種觀念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社會大眾的“刻板成見”。雖然很多人不愿意承認,但理性的觀察者都該看得出來,當今社會依然是一個“男權主導的社會”,在很多時候很多崗位上,女性依然是“弱勢群體”。比如即使在全球最大娛樂工場的好萊塢,一線女演員的片酬待遇往往也要比同等級的男演員更低,所以曾經出現過獲獎女演員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呼吁“男女同工同酬”的場面。社會大眾對于很多特定群體都抱有一定程度的“偏見”,比如一直飽受詬病的“地域歧視”,然而不幸的是,女性作為整個群體也都沒能幸免。
無良媒體的刻意渲染。社會上既然有這種思想存在,一些無良媒體就喜歡對此大肆渲染,來迎合讀者的趣味。有些媒體對于“客觀事實”毫不在意,卻只對“隱私”、“八卦”興致盎然,甚至為了“博取關注”不惜采取一切下作手段。它們深諳在這個“信息爆炸”時代的存活之道,內容怎么勁爆怎么寫,標題怎么奪人眼球怎么來,完全不顧作為媒體基本的社會責任,只求在“娛樂至死”的年代里獲取最大的現實利益。
當然,造成“性別歧視”的原因肯定遠不止這些,而且短期內可能也很難見到整體局面的改善,但正因如此,才值得我們每一個人以身作則,進而推動大環境的改變。也許當媒體上不再討論女明星的年齡的時候,我們就開始進入真正的文明社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