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們一定都看過這個新聞了。
大連沙河口區一名11歲女童被害,她的遺體在距家僅100多米處的灌木叢中被家人發現。
而兇手竟然是一個14歲的小男孩。
被害人小名叫淇淇,據淇淇舅舅說:“淇淇曾經和他上過同一個晚托班,所以相互認識,但是并不熟悉。”
他一直在關注淇淇的行蹤,就是因為出事那天下午,媽媽因為手機靜音而睡過了頭,沒來得及去接淇淇,淇淇三點-四點期間,美術課下課,一個人走回家,悲劇就這樣發生了。
據小區的其他女性說,之前也遭遇過被涉案男孩騷擾過。
究竟是什么樣的家庭讓14歲的男孩有這樣扭曲的心里?
為了制服女孩,他先后在女孩身上刺了七刀,有一刀是在頭部。
期間,淇淇的家人尋找失蹤的淇淇,涉案男孩兩次與其擦肩而過,還淡定地問:找到了么?”絲毫沒有驚慌和失措。
而當警察循著血跡,到了涉案男孩的家時,他的母親正在家中忙著清理地板上的血跡。
兒子犯了這么大的事,家長竟然可以像沒事人一樣,替兒子清理現場,我就是想問一問,你們的內心究竟有多陰暗,才能養出這么殘忍的孩子。
一條人命,一個花季少女就這樣被殘忍的殺害了,可是血跡卻并不能刺痛少年的良知,換來的只是淡淡的一句:真死了啊。
他對人的生命意識淡薄,這樣的人沒有愛心,沒有同情心,對待生命猶如玩物。但可恨的是,因為未滿14周歲,所以無法得到法律的制裁。
而他父親一家還說:“他還是個孩子,總得讀書吧。”
二
我不知道,他還是個孩子這句話,害了多少人。
一個小男孩在電梯里隨意按動樓層按鈕,同行的鄰居制止,卻反倒被男孩的母親大罵:我們還是個孩子,你犯得上跟小孩子計較么?
還有小男孩惡作劇,將電梯的樓層按鈕按倒最高層,他邪魅的一笑跑出電梯,可是電梯里還有一個5歲大的女孩,就是因為這樣一個惡作劇,女孩從高層墜下致死。你還說就因為他是個孩子,所以就應該被原諒么?
這樣的悲劇還少么?
就在前不久,那個血淋淋的案子還在眼前。
12男孩吳某因不滿母親教管嚴格,持刀將母親殺害。
連砍母親二十多刀,殺死母親之后,他不僅情緒穩定,還能當著大人的面平靜地撒謊。
當男孩的叔叔問他:你把你媽媽殺了,你認為錯了沒有?
他說了一句讓人毛骨悚然的話: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媽。
這個時候你還會說他還是個孩子這樣的話么?
就是因為家長的一次次縱容,讓孩子變得無法無天,反正自己只是個孩子,做什么都不會是錯的,這是家長灌輸給他們的既根深蒂固,又錯誤至極的思想。
你以為,你縱容他,他就會對這個世界殘忍,而唯獨對你溫柔?
大錯特錯,當有一天他惡性暴露的時候,第一個受傷害的人就是他最親近的人,因為他索取慣了,當你無法滿足他的要求時,他便會采取極端行為達到自己的要求。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見慣了熊孩子。
在飯店吃飯的時候,總有小孩子繞著場地來來回回跑,而家長一副欣賞的表情在看著;
在坐車的時候,我也碰到過,有小孩子到我的身邊用手指去點我正在玩游戲的手機,我縮了縮手,他的奶奶就在一旁對我說,給我們看看;
我們之前還看過一個新聞,小朋友在游樂場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了另一個小朋友,本來不是什么大事,小朋友在一起玩,磕磕碰碰總是難免,但這時那個被碰到的小朋友的爸爸走了過來,抱起自己的孩子,然后一腳將剛剛的小孩踹倒在地。
看到這,我不僅認為這個人不配做爸爸,我也深深為他的孩子感到悲哀。
此課,他給孩子的教育就是一切都可以用武力解決。
在孩子還在萌芽時,家長就用實際行動給自己的孩子上了最為錯誤的一刻,親手將孩子推向了深淵。
所以,不要再說,他還是個孩子,正是因為他還是個孩子,才應該接觸這個世界上最美好而又光明的東西,而不是錯誤的邪惡。
家長最大的錯,就是自以為給了孩子最好的愛,卻在孩子犯了無法彌補的錯誤時,都不知道自己究竟錯在了哪里。
家是每個人生命中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是什么樣,這個家是什么樣,你的孩子就會是什么樣。
不要說,我不知道我的孩子為什么會變成這樣,那可是你親手培養出來的惡魔啊!
三
昨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叫做《教書的是老師,但是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作為老師,我一直在思考,教育究竟是什么?
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是知識,但是這些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講是遠遠不夠的。
或者可以說,學生在課堂之外學到的東西才是尤為重要的,而這些都離不開家長的配合。
因為教師只能教學生知識,做人的道理要他們從小就懂得,教師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告訴學生什么愛?
可是真正的將愛付諸實踐,讓學生內心感覺到幸福與安定,是唯有家庭才給的了的。
孩子成長的路上,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學生三五年,但是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卻是一生的。
不要把孩子放在溫床里養,更多的是應該讓他們去看看這個世界。孩子多吃點苦未必是壞事,如果他們不吃成長過程中的苦,將來必定會吃人生的苦。
告訴孩子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做一個文明的人,家長首先要從自身做起。
一個好的父母,不是無休止的滿足孩子的要求,給他們物質上的滿足,精神的富足才是孩子成長中最大的財富。
有很多孩子不停地犯錯,捉弄別人,不過是因為父母給予他們的時間和陪伴太少了,才讓他們以這樣的方式去獲得存在感。
每一種性格的孩子身后都是一個家庭的縮影,所以不要讓一切都變得來不及,才開始追問自己。
四
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中寫道:
孩子們的心很柔弱,可以被扭曲成任何樣子,而一旦扭曲變硬,就很難復原。
每個孩子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你在上面畫了什么色彩,他就會是什么色彩。
前世不知是多大的緣分,今生才會成為父子、母女,既然相遇,就請好好對待。
不要親手將他們推向深淵。
這樣,很多悲劇也都不會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