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江蘇興化,魚米之鄉,門口就有農田和魚塘。關于過年的習俗小時候的記憶會特別深刻。
我們家姓李,從臘月二十三開始送灶神上天述職開始就算進入過年狀態了。(其他姓氏是臘月二十四)
除夕一早起床,老爸就開始貼對聯,花邊,各種福字。老媽開始準備年夜飯會做肉圓(油炸的,得有半鍋的油)這時會趁機再炸幾根火腿腸,魚圓這些當時沒有攪拌機,只能靠老媽的切工,剁刀在砧板上敲的嘭嘭響。臘月里會灌好香腸,腌幾只雞、鴨子,一些魚還有排骨。
晚上的年夜飯很豐富,最記得的幾道有寓意的菜一道是黑魚,一表示年年有魚,二是黑魚用家鄉話念出來有往上,更高的意思;
二是芋頭,表示來年遇好人、貴人
三是一道蔬菜,取名為路路通,寓意來年路路暢通,事事順利…
晚飯后就開始洗漱準備穿新衣服,爸媽們會給壓歲錢讓我們放新衣服里,后來衣服多了新舊也沒那么在意了,不過不管如何,新鞋子肯定得有一雙,寓意來年出行精精神神。
除夕這天會剪好腳指甲手指甲,否則得等到正月十六以后才可以剪。換下來的臟衣服得放到初二才可以洗,初一院子里不能曬衣服、被子。
全家會聚在一起看春晚,守歲,院里會點一束很高的斗香,可以從除夕一直燃到初一。
新年零點的時候爸爸還會出去放炮仗,迎接新年。
大年初一睡醒床頭會有一塊阜寧大糕,表示新年步步高,不能說“起”床,只能說穿新衣服啦(具體原因記不清了),不能說夜里做夢了之類的。洗漱好的水不能直接倒掉,要倒在旁邊一個專門收集廢水的桶里。早飯會全家人一起在家喝早茶,干絲、紅棗、生姜、包子、大糕、果子…很是豐富。
初一這天不能動刀動剪子,所以午飯晚飯只能熱一些除夕準備好的菜。小孩子會互相串門拜年說些吉祥的話,會得到一些糖果、一把花生瓜子,一個小紅包。大人一般聊聊天或者打牌,熱熱鬧鬧的家里隨意吃吃鬧鬧,大人都不會管,一地的瓜子花生殼當天是不能打掃的。
初一晚上會早早的吃好晚飯上床睡覺(據說一年不會被蚊子咬)。
初二一早就得起床去外婆家拜年,而我的姑媽她們也會帶表哥表姐來我家給爺爺奶奶拜年,所以很多年都碰不上面。
初五就是接財神的日子,院子里會再點燃一炷大斗香,放炮仗
我們那邊不過正月十五,過正月十六,晚上會在路邊點燃一個小草把,然后從上面跨過去,寓意掃除霉運,幸運伴隨身邊。
至此,放松的新年結束,正式進入了工作學習狀態。
這些應該都是中學之前的記憶,有些可能不太完整準確。現在我已嫁人生子,在婆家過年發現習俗差別非常大,故今晚記錄下來以表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