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4日,距離寒假(月末)不過二十余天。身邊的小伙伴們有的在網上四處發簡歷、有的已經做好去某內或某特的準備、有的家人已經打點好一切完全不用擔心。全部都看在眼里,而現在的我又在做些什么,又能做些什么。
回想三個月前,當班級同學都在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時候,我便參加了各公司的校招。說起來覺得蠻幸運的,第一次面試就挺進了去哪兒網的三面,盡管最后因為時間的問題擱置了,但仍令我心懷感激。技術面的面試官很nice,沒有網上所說的刻意刁難,而是盡可能的去引導我,讓我發揮出自己擅長的東西,對思維邏輯的考察和算法能力的熟練程度。同時也讓我認識到自身在技術方面的不足,這也促使我在面試后的三個月里專門強化了相關知識。一面面試官對二面面試官說:“基礎還行,能力可以培養培養。”我認為這是大公司和小公司的重要區別之一,大公司愿意花時間、花資源、花人力去培養一個有潛力的新人,而小公司更喜歡的是一個直接能干活兒的人。
面了去哪兒后,又投了滴滴。筆試過后,接到了滴滴的畢業時間確認電話,作為一個非應屆生,就這樣被掛了。自此之后,簡歷也不投了,收到筆試短信也不曾再去筆試。那段時間只盼著今年的校招季趕快過去吧,時間快讓我忘記這些發生的事吧!
十一月阿里電面,很忐忑。面對面的這種面試我能適應,還能抽個間隙緩和下氣氛,因為畢竟可以隨時看到對方的表情,對方的喜怒。但是電面能獲取的信息只有對方的語言,學長說過:“語言是一堆冰冷的文字。”是啊,冷冰冰的。果然,電面的效果很不理想,就被擱置了。后來一個安卓開發的電面,令我更是極為堅定:能面對面的絕對不電面!!!
打完區域賽以來,學了點php、js。弄了個阿里云,把學校的OJ掛到了外網。暑假就在開始研究OJ,從閱讀源碼,到對源碼作改動,那時大家說我做題做不動了,開始打OJ的注意。的確,自從題量過500之后,感覺每做一道題都跟扒層皮似的。研究OJ是因為好奇心的驅使,“一個OJ是如何進行判題的”、“這頁面寫的太爛了,我要重寫”,這么多為什么驅使著我去發現、去探索。之后實驗室被收回,又申請不到機房打比賽,我掛在外網的OJ發揮了作用,看著大家在外網OJ上提交,6:00、12:00、22:00,一遍遍的WA,一遍遍的交,只為AC。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期間也想找人一起重寫新OJ,畢竟一個人力量有限,但所問及的人要么覺得此事不靠譜,要么不了了之。也許將來的某天,我會成為zhblue口中那個“重寫前臺的勇士”,不只前臺,而是整個OJ,然而卻只有我孤零零一人而已。
“曾經有個勵志去阿里的男人跟我說他要去谷歌最后他選擇了騰訊但是投入了百度的懷抱卻在賽斯特終了一生。”現在那個男人據說發了三百多份簡歷,手里4offer,愿他能劇情反轉吧。
實習本該是很重要的事,今年卻被弄得如此兒戲,此舉受益者可謂心知肚明。寒假我的打算是不找校外實習,在校內好好呆著罷了。一兩個月的實習大公司幾乎不招,站在公司角度,也希望能招個長期的。答應HR實習六個月,然后干完兩個月就跑這種事,我自然不會做!這樣對HR不好,對自己的聲譽也不好。三個月以來接觸了前端、WEB、python爬蟲,把想玩的玩了一遍,我思考了很久,明年春招的話我要投C/C++后臺開發崗。這個寒假正好是我沉淀C/C++知識的時候,ACM的算法需要再強化下,語言的劣勢也要借此機會惡補下。同時也著手做些C++方面的項目,搜索引擎的事已經想好久了,已經決定要做了,下一個可能會開發款類似markdown的編輯器。
考研的話還在考慮中,心里是非常想試一試的。原因不過如下:
1.本科已經如此,碩士想追求下心中的象牙塔
2.不想做普通人學兩三個月就能做出的工作
3.以后想搞研究,涉足工業界只為了橫向滿足溫飽
“繁星之所以美麗,是因為一朵遙不可見的花。”小王子正在無垠的宇宙中旅行,尋找一朵世界上獨一無二只屬于他的玫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