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君學(xué)習(xí)非暴力溝通心得
有人問:“魏老師,我兒子不喜歡新衣服,是什么心理?”
回應(yīng):
我猜你是有些困惑,不理解兒子為什么會是這樣子,想清楚知道兒子是怎么想的,對吧?如果是,還是建議你抱著“我不知道”和“好奇心”,去問問兒子比較靠譜。我并不知道你的孩子不喜歡新衣服是什么心理。如果對孩子進行分析判斷,你得到了這樣的分析判斷,在我的經(jīng)驗里,你帶著這樣的觀念與兒子互動,難易促進你跟兒子的溝通,兒子也難以得到尊重和理解。我更看重溝通、尊重和理解,尤其帶著尊重去理解。
“兒子不喜歡新衣服”在我看來這是你的分析判斷,是你的結(jié)論式說法。如果我們這樣思考事物,會增加我們的不理解。如果我們以這樣的觀念去和孩子溝通,在我看來會遇到困難。
如果把“兒子不喜歡新衣服”改說成“兒子不喜歡這件新衣服”,帶著這樣的觀念去看兒子的行為,我們會不會變得清明些?帶著這樣的觀念與孩子互動,我們會不會變得輕松些?與孩子的溝通會不會容易些?這樣是不是能幫我們搞清楚孩子喜歡什么樣的衣服?
另外,與孩子的互動中,創(chuàng)造一個無條件接納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孩子自主選擇的能力,比讓孩子按照我們意愿成長,在我看來更符合人性,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你說呢?比如,不是我們來為孩子選擇新衣服,而是讓孩子參與選擇自己的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