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原生家庭是一個巨大的母蟲,經過世世代代的傳承,其中的基因如同佛家中的業力一般纏繞的家族的每個人。
父親酗酒,兒子不知道從某個年紀開始也鬼使神差地開始酗酒,母親暴戾急躁,女兒在外一言不合就與別人針鋒相對,甚至連她幾歲的小孩氣也慌張尖銳。
孩子長大后,越想脫離這些因素的影響,卻總是不自覺地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七堇年在《平生歡》中塑造了這么一個人物——他叫陳臣,是一群孩子中最帥氣的小伙子,在學校成績名列前茅,受到老師同學的喜歡。如果說我們個人的人生境遇都如同一個世界,那么陳臣的人生就像豎起白墻的對比世界。白墻前是繁華的都市,車如流水,光鮮亮麗,任誰都羨慕;白墻后則是低矮的房屋,皮膚皸裂的農民,是貧民窟。
陳臣的家就在白墻后,父親太過爭強好勝,母親不堪忍受轉嫁給一個官員。暴戾極端的父親便把他的不快和痛苦轉嫁給陳臣,家暴、言語羞辱還有時不時的期待鼓勵,最后跳樓身亡。
到了某個節點陳臣的學習成績突然下降,無力感和恐懼感圍繞著他,他厭倦了父親的期待和責罵,又怕回家挨揍。所以,少年時便與女朋友上床,大學期間不停地變換女朋友,一言不合對女朋友拳腳相加,后來成為少婦的情人,成了十八線開外的小明星。是啊,他恐懼的那些性格,一直厭棄的東西最后如同狂犬病一般,在他的身上蟄伏多年然后不可遏制地爆發。
這就是原生家庭的影響——上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離婚時說,亞馬遜雨林的一只蝴蝶翅膀偶爾震動,也許兩周后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即使初始條件微渺如蝴蝶翅膀振動,然而經過不斷地放大,對其未來的狀態也會造成巨大的差別。家里的情緒、意識、行為都有可能成為蝴蝶的翅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次次蛻變和挑選,停留下來的東西就可以堅固地保存下來。然后,陰差陽錯,代代相傳,如同基因一般,不斷復制模范。
作為一個從有萬般不是的原生家庭出來的孩子,我無力改變那里,因為翻來覆去,最后也只能總結出:我們無法左右旁人,即使親如血緣父母。
能做的是自我反省,一次次剝離自己,我們需要自明,對自己作出不留情面的判斷。找出父母身上的缺點,再反省自己。這可不容易,因為知難行易,你要對抗的不僅僅是那點缺點,而是多年養成的性格意識、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不是一兩日的時間可以改正,也不是一兩次的試錯可以糾正。
首先你要學習,去讀書。
書中的凈土勝過上帝的伊甸園,那里五花八門的故事在你想學習時都會給你啟發,使你在學習中自明、自律。看《紅與黑》中的于連,他也有原生家庭的陰影,自卑、不自信一直伴隨著他,以至于他不斷做出高傲冷漠的舉動。看自己,你是否如此?
其次,努力自立。
“原生家庭”一詞的廣泛出現,不僅僅是研究需要,更是社會億萬子女的哭訴抱怨。抱怨的存在是因為有所期待和要求,這是愛的表現,但同時也必定摻雜了索求。我們必須要明白的是,父母愛孩子,但一個人無法給予別人他沒有的東西。孩子成長所需要的營養,父母給不了,因為他們在自己的父母那里估計也不曾獲得,大家同是天涯淪落人。
反問自己:我愛他們嗎?愛是什么?
如果還有一絲猶豫,那就憑感情說話。承認吧,你愛他們!愛是理解,理解他們的需要,然后恰當地給予需要。父母不懂,曾經錯了,但我們可以明白。蝴蝶的翅膀不僅帶動惡劣的情緒,也會傳播積極的東西。不再對父母有過多的索求和期盼,只附以愛。
如果不愛,也請你解脫。因為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會被原諒,承認自己是蕓蕓眾生中一員。要做的是吸取教訓,讓惡劣的基因就此而至,不要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再度重演。深藏或者放下自己的執著,遠離深淵,寬恕自己。
要做到以上兩點,非自立不可,精神自立、物質自立。自己可以創造滿足和安慰時,就不會向外界索取。孩子與父母的糾紛,一是精神,一是物質。這其中千絲萬縷的糾纏很難解釋清楚,即使要捋清也很難。行動起來,你要成為自己的依靠,物質不獨立,精神永遠在糾結。
最后,要做到自信,總結過去經驗。
去運動,找到自己心里的障礙,然后打破。可以將內在的障礙幻化為外在的事物。比如,我曾缺乏毅力,總是害怕自己不行。去爬山吧,一步一步攀到頂峰,你的自豪感會出來,你會覺得:“哦!我可以。”找到焦慮,然后向焦慮開戰。
這是在走向成熟,天下的孩子,加油!做自己的拯救者!
希望給同樣深陷“原生家庭”泥潭的孩子以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