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封“自薦信”。
作為目的性很強的文體,總該系統地或至少簡潔地,采取邏輯清晰地直給或者暗渡陳倉地包抄的方式講一個“為什么”的故事。
“我為什么想要加入?”
碩士研三了,一氣兒讀到現在,想來個間隔年;
這一年,不能與社會脫節,又想要獲得嶄新的力量(確實有點貪心,可既然沒選擇“無無我”,我也就坦然面對自己的欲念了);
需要一個從純理工到哲學的角色過渡,給自己加一點時間籌碼。
“您為什么可以考慮帶上我?”
做了快三年的一線科研工作者,身體和精神依然處于淡定從容的愉悅狀態;
一半科技、一半文藝,電腦拆機、每周魯豫;
咱們能也只能玩兒一年,我定心無旁騖地拼盡全力(就像一直以來和今后也會一直下去的一樣)。
以上就是左右腦商量過后決定講的兩個故事,前一個是自認為的三大關鍵原因,后一個是自以為的三大有力因素。
但,“為什么”真是個頂無聊的問題,不亞于“愛我嗎”。理由,總是能從各個角度被創造出來。比如,上面的問題,我還可以說我是鏘鏘的鐵粉,河北老鄉,想受到泛文化領域的熏陶;我是個吉祥物有助你們第二春,您呢,還可以獲取我的優質廉價勞動力云云。
唉,我別想著A,說著B,敲著C了。
我把D挑明算了:所有做出的選擇其實都是當時唯一的選擇,理由都是欺騙別人或自我欺騙的借口。
這不是消極的“宿命”,是一個虛無主義者所能持有的最積極樂觀的“相信”。
“為什么?”如果我對對方的期待值為0,或信任度為10,那我會挑著右邊眉毛真誠地告訴她/它/他:“我樂意~”
但現在,我想,比這更好的回答是:您能想到的一切原因。
知道鏘鏘會回來,希望能跟新的鏘鏘攜手一段,以任何方式。
我明年(2018)5月可以正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