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s Saturday" 教學反思

一、引入環節:從個別展示到全員參與

本單元授課內容為第八單元Days of the week的第二課時,再第一個環節的導入設計中,我最初采用麻吉星系統抽選7位學生回答星期表達的方案,雖然能活躍課堂氣氛,但采用這種方式難以實現全班同學的學情診斷。葉院長提示調整后的"隨機抽選+全員投票"模式將參與率提升至100%,通過即時生成的可視化數據,教師就能精準定位學生對一星期七天的英文表達是否清晰熟練。

二、教學活動設計如何更好結合麻吉星

在故事新授環節,我設計的幾個線性問題雖能夠巧妙地將Tom周六的烏龍故事以一種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但在課堂呈現中,有幾個問題和環節的設置會顯得碎片化。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應當以一個大的活動和情景引導教學的展開,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獲得整體的感知與學習。其次,在課堂中的操練環節中,抽人或挑人回答問題的環節可以進行優化,如在設計幫助Peter介紹他的周末故事時,可以轉換成問答的形式,先給同學們一定的時間進行同桌問答,再點人進行展示,這樣不僅能夠使同學們的參與度得到提高,也能夠讓同學們在展示時更加自信和熟練。在學單的check the answer這一環節,也可以優化教學活動的設計。我設計的方式是搶權讓一個小組的同學上來簡單地與同學們核對答案,但可以選擇更好的辦法:可以隨機挑選幾位同學的答案,其中包含全對的和存在錯誤答案的,再提供一個其他選項,讓臺下的同學投票進行選擇,你同意哪一位同學的答案,這樣子就可以巧妙地利用麻吉星掌握學生們的實際學情。而后根據手機上顯示的數據適時調整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如果學生們的掌握情況良好,則不需要進行小組討論和講解,如錯誤率較高,則再讓同學們進行小組討論。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讓老師掌握學生們的學情,還能夠結合麻吉星教學工具靈活地進行教學,讓課堂變得更加有效率。

三、轉換課堂模式:讓學生忙起來

在麻吉星教研活動中,葉院長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十分深刻,他說道:“在一節課里,要讓學生忙起來。” 這簡單的一句話,卻仿讓我產生了很多思考,實然,一節課堂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忙起來,也并不是讓學生機械地大量完成任務,而是通過精心設計地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深度思考和小組合作與討論。例如,在小組合作時,可以設計分層的階梯式任務,在提供語言框架時,可以結合簡單和困難的句子,這樣才能夠讓基礎薄弱的同學和小組里的“學霸們”都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學生們的參與度。地在語言操練環節,

四、總結

本次教學實踐讓我深刻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方面還有著很多需要進一步思考和提高的地方,在教研活動中,葉院長和各位老師們的指導也讓我明白,技術賦能的教育不是簡單的工具疊加,而是要在思維活躍度、合作參與度、創新實踐度等維度設計教學,真正讓學生忙起來。當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思維奔跑的操場,教學才能實現從知識傳遞到素養培育的質變。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