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科學家是存在于電視和某些嚴肅雜志中的人物,他們端坐智慧金字塔的塔尖,從事著一般人看不懂的工作,艱苦、枯燥但樂在其中,這樣的人,是普通生活中的稀罕物種,女性則是這群稀罕物種中鳳毛麟角的存在。女性,從遠古時期就與生殖、撫育牢牢聯系在一起,科學看起來不但不適合女性,而且幾乎是不歡迎女性,然而偏偏有些女性,勇敢打破世俗藩籬,展現了自己的能力,成為女性實現自我價值的表率。
在搜索“女性科學家”時,我看到一位清朝女性科學家:王貞儀。
王貞儀出生于公元1765年,乾隆三十年,家境殷實,家風開明,從小,她就意識到男女性別不同,但智力并無差別,理應接受相同教育并付出相應社會責任。但在當時的環境,男子接受教育尚不普遍,遑論女子!自古女子無才便是德,連《紅樓夢》里的才女們做詩吟對尚且怕被外人聽了笑掉大牙,而王貞儀的“才”則是駭世驚俗的騎射、數學、醫學、天文、地理、氣象等方面!
她一邊頂住來自社會的巨大壓力,用極簡陋的裝置進行科學研究,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份完備的日月食成因解釋,寫了《西洋籌算增刪》、《重訂策算證訛》、《象數窺余》、《星象圖釋》、《重訂策算證偽》、《術算簡存》、《籌算易知》等書,一邊為婦女受教育的權利、地位大聲疾呼,寫了《德風亭詩鈔》、《德風亭集》兩本詩集,充分表現出一個剛強的女性要求自尊、自強、自愛、自立、平等的崇高精神。
她在25歲出嫁。在那個“14為君婦”的年代,不難想像,她承受了多大的壓力。年紀輕輕的她,歿于29歲,就像一顆璀璨的星劃過夜空,夜又歸于黑暗,但天空記得她曾來過,她沒有改變什么,但她留下了一束光、一粒種子、一個希望。
2000年2月8號,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計劃發現了一顆小行星,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這顆小行星命名為Wangzhenyi
2016年,王貞儀入選《勇往直前:50位杰出女科學家改變世界的故事》
2018年,美國數學教授Talithia Williams出版了《數學的力量:數學的反叛女性》一書,里面專門介紹了王貞儀在數學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