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追夢人是幸運而幸福的,所幸你能夠擁有夢想,幸福你有夢可追。如今夢想這東西浮華而稀有,若談夢想,每個人口中都有一個天花亂墜的夢想,然而若論追夢,又有幾段令人豎指的經歷。愿意追夢的人是勇敢而可敬的,因為他們選擇了一條踮起腳尖都看不到盡頭的苦行之路。
我或可稱得上是一個追夢人吧,因為在我生命走過的二十四年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光讓我一直鐘情于一件事情,那就是文字。自中學起便對文字有濃厚的興趣,如今清晰地記得第一次沉浸在文字中所寫下的第一首詩歌,或許那并不能稱得上詩歌,因為那只是我搜索枯腸羅列出的一首“偽七絕”,但這二十八個字卻讓我足足玩味了近十載。
我鐘愛文字,進而喜歡寫字,是從寫下第一首“偽七絕”開始的,自此我便迷戀上了文言詩詞。之所以稱之為“偽七絕”,大概多因自己太過疏懶又不求上進,所作詩詞大多隨性而為少有考究,空有形式和同而未見格律附一,因此未敢以詩詞相論,唯恐辱沒了國華文萃又招惹笑柄,是以所作詩詞皆賦一偽字。
或許天可憐見,我信筆張揚的偽詩詞竟為自己博得“才子”、“詩人”的虛名,恰如后來一首偽詞中幾句所述:“小子疏狂,信筆張揚,歪詩劣詞,蹩腳文章,都喚劉郎。”說來甚是慚愧,雖然深知自己名不副實,但對于同學間如此謬贊倒也頗為受用。哈哈,到底我也是一個貪戀虛名之徒啊。
也許正是由于同學之間的謬贊,給了我一種以文著身的動力與心理,因此讀大學時我力排眾議以理科之名選讀文學專業,以致母親每每憂心我的未來時,便有一種悔不當初不聽老人言的怨責,而我也只有苦笑以對,不過卻從未后悔過,這也算作是一種追夢的舉動吧。
進入大學,熱愛文字之心日盛,這應歸功于三點,其一便是自己薄有虛名,其二便是選讀了文學專業,其三便是《大學印象》這一寫作平臺。因為我來自農村讀書甚少,也從未見過世面,因此除在中學報紙上發表過幾篇偽詩詞與文章外毫無“功績”,難得有《大學印象》這樣一個發表文章的平臺,當然更加喜歡。大學四年一直沒有削減過對文字的熱愛,相繼在一些平臺上發了一些文章,也獲得了幾次比賽的獎項,這讓我初時以文著身的心理更為強烈,夢想過自己有一天能夠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作家,從此這便成了一種埋藏在心底的夢想,從此便開始逐夢的苦行。
不過,自己深知才力有限,每每想到那神圣而遠大的夢想便有一種被人掐住脖頸的感覺,因為這樣的夢想對于此時的我來說是真的難以負荷。無聊時常常偷看那些成功者的履歷,不自覺便自我比照,結果當然是自取其辱了,每當此時便會深深地哀嘆,總覺得自己離夢想太過遙遠,甚至覺得自己根本不配擁有這樣的理想。不過好在自我解嘲的功能比較強大,盡管經常懷疑自己,倒也一路踽踽獨行始終未敢輕言放棄。
追夢的過程是心酸的,是充滿懷疑的,是置諸死地而后生的,而這些都被我用文字一一記錄下來,從以下摘選幾段文字便可管窺蠡測。
“如果可以,我想把心里的夢想掏出來,將它刻在掌心。這樣,每當十指用力的時候,我便能緊緊握住。”
“無論是美若星空的夢想,還是怖如黑夜的現實,終究不過是為了生活。因為生活而放棄夢想是現實,那么因為夢想而放棄生活算什么?”
“每次遭逢疑惑便要經歷一番痛苦掙扎,而后整理心情,再次明白前行。可那條路太長,踮起腳尖都看不到盡頭,這一段孤獨的旅程到底能走多遠,心都沒法告訴我。”
“接觸文字已經五六年了,雖未寫出過驚世鴻文,倒也勉強可算筆耕不綴。回望這始終如一的喜歡,常因碌碌無為而羞愧,不知道這份喜歡還能推著自己走多遠,卻總難掩心中那股癡勁。”
追夢的人,大多是在脆弱中堅韌著,在殘酷的現實與強大的壓力面前,追夢人將自己的夢想一次次地揉碎,然后再一次次地伸展,這期間懷疑過、抱怨過、反思過、咒罵過,甚至絕望過,可卻從未放棄過,就算一次次地失敗,哪怕沒有人理解。其實,對于追夢者來說需求的并不多,僅僅只是一個認可,因為夢想的終點太過遙遠沒有鼓勵很難看見光亮。
如果你身邊有為了夢想而孜孜以求的人,請給他們一點鼓勵吧,因為在夢想面前他們還只是孩子,他們需要有“糖塊”的鼓勵才能在追夢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他們的夢想對你來說或許可有可無,或許只是一個笑話,但對于追夢者來說便是全部,便是生命中最華美的色調。
今天寫下這篇文章,不為別的,只因我也是一個追夢的孩子。寫下這些是為了提點自己,夢想還很遙遠需要堅持,尚未窺見曙光又怎敢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