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加我微信,說他現在和朋友們正在創業做一個項目,他們開發了一款健身類的APP,現在測試版的程序已經寫出來了,但是苦于沒有錢做推廣,所以現在這個項目正在到處找投資,他說自己在深圳的一個叫摩根盛通網站上看到了一條消息:只要交一筆6000元手續費,就能夠獲得天使投資,然后問我覺得這個事情靠譜嗎?我說:別想了,肯定不靠譜。
他不相信,最后還是決定要去試一下,等他簽完合同之后,就進入了漫長的等待,他每次詢問天使投資的事情,對方就告知他正在辦理中,讓他別急,等了幾個月之后,那家叫“摩根盛通”的公司告訴他:你的項目資料不齊全,無法申請到這筆天使投資!他終于知道自己上當了!
我做創業咨詢這些年,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是別人向我咨詢一個項目的可行性時,如果直覺告訴我他這個項目不太靠譜,我就會明確告訴他最好不要去做,做了很可能會失敗,但很多時候,他聽完之后都會不以為然,仍然堅持要做,最后失敗了,而且失敗的原因和結果,跟我說的一模一樣。所以,有一天我發朋友圈說:如果我跟你講前面是個火坑了,你還不信,非要去跳,那我也沒辦法了,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你去跳,只能默默地選擇把眼睛閉上。
現在是個創業的時代,可以說,社會上商機多多,但越是這樣,我們創業者越應該小心謹慎,步步為營,否則,一不留神,你多年積攢的那些創業資本,很可能一夜之間就化為烏有。那么,創業者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呢?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創業中你需要注意的那些問題。
一.不熟不做
我經常收到這樣的問題:藍海老師,我想要創業,但是不知道選擇什么行業好,怎么辦呢?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對于每一個創業者來說,你想要開始一份事業,在選擇時,你一定要選一個自己熟悉的行業,或者自己有專長的領域,也就是你一定要“不熟不做”,這樣可以提高你創業成功的機會,減少失敗的概率。
那么,具體如何評估自己適合什么行業呢?你可以先看一下你身邊有哪些資源?包括你的社會關系,專業背景,家族人脈,工作經驗等,然后評估一下這些資源是否有商業價值,如果有,你看一下能否從中找到一個切入點;如果沒有,那么不要急于動手,你需要給自己一段時間學習知識,積累經驗,構建人脈,讓自己慢慢地獲得創業所需要的資源。
二.不做沒有市場需求的項目
很多創業者,在尋找項目的過程中,很容易對項目的前景盲目樂觀,經常做一些自嗨的項目,其實這么做,很容易忽視創業路上潛在的風險。因此,在這里,有必要教大家一些分析市場的有效方法:
1.找出市場的需求點
你需要對市場進行分析,要對市場客戶進行分類,了解每一個客戶群體的需求。比如,你如果是做二手房中介的,你要知道你的客戶在哪里?你如何才能找到他們?找到他們以后,你給出的價格他們是否能夠接受?這3個問題你首先要考慮清楚。
2.競爭對手分析
你找出了市場的需求點之后,你要分析一下這個市場的競爭情況,也就是說:有多少人在搶這塊蛋糕?他們各自的優勢和劣勢都在哪里?如果你想從這個市場中分一杯羹,你需要做出哪些舉動,能讓消費者不選你的競爭對手,而選擇你?是你的品牌,還是你的渠道,還是你的價格,還是你的促銷策略?你需要至少在一點上做到特別出色,然后在其他點上要沒有明顯的硬傷。前者是為了給消費者加深印象,后者是為了不讓消費者有明顯放棄的理由。
3.市場細分
當市場需求和競爭對手都找到以后,你需要做的第3步就是市場細分。也就是在一個大市場中,你上來不要跟別人全面競爭,而是要懂得聚焦,集中火力攻一點,先去做一個小的細分的市場。哪怕你的產品只是把一個功能或某一個需求做到極致也可以,這樣可以讓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下次一提到某個功能或具體的需求,立刻就能想到你。
比如,有一款修圖用的APP現在很火,叫“黃油相機”,他的功能就是為你提供一些模板,它能讓你每次在拍完照片之后,把一些藝術字體的水印印到照片上去,當你把照片發朋友圈的時候,顯得更有逼格,給照片加水印,就這一個主要的功能,黃油相機把它做好了,做到極致了,它就成功了。
三.不要迷戀高科技
很多大學畢業生一提起創業,就覺得要向喬布斯那樣,做一個有創新能力的高科技的企業,其實,你忘了創業的目的是什么,創業的目的是為了賺取利潤,高科技往往并不等于高利潤。很多人會問:那高科技就沒有用了嗎?有用。
大家知道,很多行業,尤其是一些傳統行業,最缺的就是政策資源,所以,很多企業看準了政府的這一點,為了取得某些優惠政策的支持,就打著高科技這個牌子。比如:我剛畢業時加入的那家公司,就是打著高科技的牌子,在深圳寸土寸金的科技園,從政府的手中低價拿了一塊地,然后建成了一個工業園區,現在那個公司自己的主營業務做的一塌糊涂,但老板每年卻可以從出租的物業中賺2000多萬。
這就告訴我們:創業不要迷戀高科技,要執著于市場,而不是執著于技術。但是,對于高科技項目,也不要完全拒絕,有時候,高科技,它可以成為我們手中的一張牌,在跟政府打交道的時候,或者在我們招聘人才的時候打出去,這張牌往往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和效果。
四.不要盲目追求多元化
有些人第一次創業,總是覺得到處都是機會,東方不亮西方亮,要是能多做幾個項目,沒準哪個就做成了;還有一些傳統行業的企業家,覺得自己本行業的利潤正在逐年減少,突然有一天看到某個新行業出現一些機會,就坐不住了,為了獲利,就把公司的有限資源,投向了那個被認為是很有前景的行業,而由于資源有限,你用在了新的行業,對原本的主業支持力度就下降,往往是新的行業沒有做起來,老的業務也萎縮了。
事實證明,很多企業做專業化是很成功的,但一旦做大,就想走多元化的路線,這往往也是失敗的開始。比如:河南洛陽之前有個著名的企業:春都集團。在90年代初的時候,這個企業靠一款產品——春都火腿腸,在全國范圍內大獲成功,企業每年純利過億元。
后來,這個企業開始走多元化路線,先后兼并了10多家企業,控股20多家企業,涉及食品,藥品,房地產,高科技等行業,但這些擴張,不僅沒有給企業帶來收益,反而成為了企業的負擔,幾年之后,多元化的春都集團虧損嚴重,很多下屬的企業要么倒閉,要么停產,春都集團也因此背上了幾十億元的債務,最后企業破產,走向絕境。
這就告訴我們:對于一家企業來說,與其在一個陌生的、自己沒有把握的行業中冒險,不如把自己熟悉的領域做深做透;與其四面出擊搞多元化,不如把自己最具優勢的產業做大,提高市場占有率。每一個行業都需要時間和技術上的積累,你在同一時間做一件事情都未必能做好,何況一下子做那么多事情呢?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哪個都做了一點,但哪個都做不成,所以,對于企業的創始人來說,想想自己不去做什么,比成天想自己去做什么要更有意義。
五.不要猶豫不決,關鍵時刻要敢于拍板
對于一名企業的創始人來說,最重要的素質是什么?我覺得是決策能力。很多企業之所以多年都沒有太大進步,最大的問題就是創始人在一些關鍵決策上舉棋不定,左顧右盼,不敢拍板。企業家可以做錯決策,但不能不做決策,可以獨斷專行,但不能猶豫不決。
舉個例子。我認識個朋友,他們公司是做啤酒生意的,前幾年,本來在一個地區,他們公司的市場份額一度占到40%左右,而且一直以來,這個銷量都很穩定,這時候,突然殺出來個新的競爭對手品牌,這個品牌初期為了擴大市場占有率,給他的客戶免費送大冰柜,只要有10張桌的飯館,就送,條件只有一個:只可以賣它們牌子的啤酒。
然后,我朋友他們公司的市場份額就開始下降,每個月以5%的速度下降,他們見情況不妙,就向上級領導反應情況,但得到的答復是:公司今年的營銷預算已經花完了,決定今年不再追加了,先看一看再說。但是這么一拖,銷量就開始此消彼長,他們趕緊跟總公司打報告,說現在這個地區的市場份額,正在被競爭對手瓜分,再猶豫不決就來不及了,總公司最后決定出手,也給客戶送冰柜,搞大范圍讓利活動,但是市場份額已經剩下10%都不到了,從此他們公司在該地區的銷量一蹶不振。
這就告訴我們:做企業,當領導,一定要懂得當機立斷,不要畏首畏尾,猶豫不決。猶豫不決給企業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不僅錯失了企業發展的良機,而且還輸掉了下屬對你的信心,因為下屬不會愿意為一個優柔寡斷的領導賣命工作,他們寧愿轟轟烈烈地冒險,也不愿束手就擒地投降,所以,軍隊里常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就是這個道理。當領導的,必須要有點血性,下屬才能服你。
六.做好跟下屬的溝通
有個故事:春秋戰國時期,有個大思想家叫墨子,他有個徒弟叫耕柱,耕柱總是受到墨子的責罵,有一次,耕柱就受不了了,說:師傅,同樣都是徒弟,為什么你總是罵我呢?那么多人做得比我差多了,也不見你罵他們。
墨子聽了以后,問他:假設我現在要去太行山,你說,我要找一匹千里馬來拉車,還是找一頭笨牛來拉車呢?耕柱說:那當然是找一匹千里馬來拉車啊。墨子說:為什么不用笨牛呢?耕柱說:千里馬可以擔負重任啊!墨子就告訴耕柱:你說得沒錯,我之所以時常罵你,也是因為你能夠擔負重任,值得我器重!
所以,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一個領導會不會跟下屬溝通有多么重要,如果領導不會跟下屬溝通,很可能下屬就會認為領導在有意刁難他,甚至憤而離職,投入到你競爭對手的懷抱;如果領導會溝通,下屬就會覺得領導在鞭策自己,是在提攜我,不僅不會生氣,還會這是領導對自己的一種器重和栽培。那么,作為領導,你要如何才能與員工進行有效溝通呢?跟大家說幾種方法:
1.傾聽員工的發言
溝通都是雙向的,不僅領導要把自己的意思表達給下屬,當下屬發表自己的見解時,領導也要認真地傾聽,你要先客觀地聽取員工的發言,而不要過早做出判斷,如果下屬跟你的觀點不同時,你不要急于表達自己的意見,因為這樣可能會讓你錯過很多有用的信息,你先聽你的下屬講,然后把你的意見推遲到他講完之后。
2.減少溝通的層級
在溝通中,卷入的人越多,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大,因為每個人都會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信息,當信息到達終點時,這個內容往往跟開始時大相徑庭,所以,你作為領導,在溝通時應該盡可能減少溝通的層級,越是高層的領導,越要注意與底層員工直接溝通,比如:你們的產品在市場中出現了滯銷問題,這時候,不要問銷售總監怎么回事,你應該直接找到在銷售一線的員工,跟他直接交談,才能掌握一手信息。
3.避免情緒化
在溝通時,如果遇到一些壞消息,你的情緒可能會影響到你對信息的處理,也會影響到你與員工接下來的溝通,因此,你在溝通時,要盡可能地保持理性和克制,如果覺得自己將要情緒失控,那就應該暫停,等自己恢復平靜時,再進一步溝通。
4.及時做出反饋
溝通最大的障礙是誤解。為了減少這種情況發生,作為領導,你可以讓下屬對你的意圖做出及時的反饋,比如,當你向員工布置一項任務之后,你要問他: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嗎?他說明白了,這還不夠,你要讓他把任務再復述一遍,如果復述的內容與你的意圖是一致的,說明這個溝通是有效的;如果領會錯誤,你可以及時進行糾正。在他做的過程中,你也要不斷地檢查,發現錯誤,及時糾偏,而不是溝通完畢就放手不管。
最后做一個總結:為什么同是創業做企業,有的創業者就能夠讓下屬甘愿為他賣命,而有的創業者卻只能得到下屬的不滿呢?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管理就是管人,管人就是管心,你只有看得懂人心,才做得對事情。你想領導一個組織大踏步往前走,必須要諳熟人性,洞察人心,只有明白了以上這些道理,你才能夠一呼百應,往無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