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總的來說,電影講述了一個“不作死就不會死”,最后“作死”了的故事。
套路化的愛情,模式化的情感知覺,到底是不是真愛?
先說韓庚飾演的孟云和女友林佳,兩個人相戀五年,因為莫名其妙的原因開始了激烈爭吵,林佳賭氣分手,賭氣搬出,賭氣不聯(lián)系……孟云賭氣不服軟,賭氣不挽留,賭氣也不聯(lián)系……
分手之后,孟云就開始了放飛自我的“黃金單身期”,四處找小貓咪high玩;得知林佳的一些消息的時候,會擔心,然后隱藏擔心;還找了個“像林佳”的新歡,來彌補身心的缺憾和寂寞……
林佳先是難過,后來獨自旅行,最終被無微不至但是長得很丑的暖男拿下。(湊,來氣,真以為我們女人不看重長相嗎?!)
可是在即將分道揚鑣、走向各自歸屬的時刻,兩個人還是沒有忘記彼此,沒有忘曾經的深情,沒有忘當初的諾言,于是孟云扮演成至尊寶,在廣場上一遍又一遍喊著“孟云我愛你”,孟云一個人在公寓里吃著一個又一個芒果,想過敏而死的表現(xiàn)和決心讓人覺得愛情真?zhèn)ゴ蟆?/p>
有人說這是一處敗筆,我倒是非常喜歡。因為這樣一處浪漫化的處理,把他們內心的深情和留戀展露無疑,讓我很想流著眼淚、動情地問他們一句:你們TMD傻逼嗎?
放不下就挽回啊!
還有一個細節(jié),兩個人在失戀中開始反思,比如孟云意識到了自己陪伴林佳的時間太少,沒有注重給她當下的關懷——于是他不去挽回林佳,而是變得有時間陪伴很像舊愛的新歡了…… 請問我可以繼續(xù)爆粗口嗎?
至于鄭愷飾演的余飛和女友丁點,倆人在一次次酒后的“分手炮”中藕斷絲連。相戀的時候,和別的鶯鶯燕燕曖昧不斷;分開的時候,又和前任不斷回床,這是般配?這是真愛?頂多就是賤到一塊兒了吧。
02
按照普通情感文的邏輯,這部電影的分析簡直就是個“送分題”,分分鐘讓人感悟出情感金句。
孟云想著“如果你愛我,你就不會走”,林佳想著“如果你愛我,你一定會挽留”,兩個人的疏離,是因為“一個不問,一個不說”,于是兩個人“一個沒有挽留,一個沒有回頭”。
丁點說著:“一個男人舍得為你花錢,不一定是真的愛你;但是真正愛你的男人一定舍得為你花錢。”于是在這個有些物質的社會,愛情可以被權衡和比較。
寫公眾號的時候,很吸引人的一類文章是“判斷一個男人愛不愛你”。我們也習慣了貼標簽和做判斷。
可是愛情的正確答案,到底是什么?
是珍惜現(xiàn)在還是給予未來?可惜,珍惜當下的人,總是被批評不求上進;奮斗未來的人,總是被指責疏于陪伴。兩者兼具?你以為有空有錢的人很多嗎?
是付出感情還是投資物質?可惜,付出感情的人總被認為摳摳嗖嗖,甚至也有不少人,會把“付出感情”誤解為不花一毛錢,依靠花言巧語就能夠哄騙到女孩當牛做馬;投資物質的人,可能付出的時間也就被削減了。兩者兼具?你以為有空有錢的人很多嗎?
如此看來,判斷愛和肯定愛,一直是個困擾人的話題,因為人們在流動的愛中,最突出的感受,永遠是對方沒有做到的那一面,才會總是不滿足。這道題,沒有最佳答案,最終成了很多人的“送命題”。
03
實話講,我沒有過一談就五六七八年的戀愛,也沒有過親近到交換密碼、交付銀行卡的戀愛。
所以講不清,現(xiàn)實中的五年之癢、七年之癢究竟是什么樣子的;把認為會相伴一生的人、硬生生從生活中、心臟里摳出來有多疼。(天吶,突然覺得自己好像是個感情經歷一片空白的小鋁孩。)
只是從不同的故事里聽到的,有的關鍵詞是“厭倦”,想要馬上替換一個新歡,重尋當年的激情;有的關鍵詞是“習慣”,習慣到好似血脈相通,彼此成為今生今世分不開的親人。
也聽別人講述過他和初戀在一起七年的故事,輕描淡寫的語氣里,字里行間閃爍著懷念,那種懷念是現(xiàn)在的任何新鮮的氣息無法掩蓋的,也是任何年輕的肉體無法改變和覆蓋的。
所以即便這個電影故事的起承轉合像是沒有上機油的轉軸,吱吱扭扭噪音刺耳,但是為了最終分開的這個結局,也是能賺到不少人的情懷分的。
但是回望現(xiàn)實中,誰的新歡不是誰的舊愛。
“別亂談戀愛,你現(xiàn)在睡的,是以后別人的老公/老婆。”
“臥槽,睡別人的老公/老婆,真刺激!”
最后想吐槽:
靠,憑什么男主們去玩去浪,身邊都是玻尿酸、韓式半永久小貓咪,女主們出去找的“小狼狗”就是油膩中年眼鏡男!!!就不能安排點小奶狗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