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書評,更是一份關于“學會堅持”的思考,感謝《考拉小巫的英語學習日記》帶給我的啟示。
很早就知道考拉小巫和她的這本書,但是彼時已經踏入職場,覺得英語學習離自己有點遠。而偶然的機會在微博上開始關注考拉小巫,是因為她的一篇感恩母親的博文。在她生了女兒小喬后,母親從國內飛到美國幫助她一起照顧嬰兒三個月。初為人母的頭三個月,生理和心理的雙重考驗我想當媽的人都懂。考拉小巫的母親在她最艱難的三個月中,給予了最大的支持、付出和陪伴。養兒方知父母恩,因為同樣的心,也因為孩子,就此開始關注考拉小巫。
而這次,認真讀完《考拉小巫的英語學習日記》,也是因為孩子——因為孩子的英語啟蒙,也因為萌發想看世界、讀原著的心,我開始想提升自己的英語力了。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書中,考拉小巫從初中學生生涯開始,詳細介紹了自己的英語學習歷程。這是一個普通人從“學渣”到“學霸”的逆襲之路,更是一場因為堅持,而最終成就夢想的旅行。貫穿全書的,或者說貫穿考拉小巫英語學習奮斗之路的,就是兩個字:“堅持”。
書中說:“不光是英語,語言這個東西,根本就是有始無終的。語言是一種能力,既然是能力,只要勤加練習,就一定會通過實踐的積累和時間的流逝而變得越來越精湛。”而考拉小巫以多年英語學習的經驗告訴我們:“學習英語真的沒有訣竅或捷徑,你只要找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一直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提高。“
對于堅持,我已經嘗到了一些甜頭。從女兒兩歲開始,我開始給她英語啟蒙,已經堅持了1年2個月,她已經能簡單輸出,而我,居然也極大程度了提高了口語能力。原來,我的英語學習和孩子的英語啟蒙可以兼程,這給了我莫大的動力。
堅持聽
梳理了一下考拉小巫的堅持聽的歷程:在國內的時候,她通過聽廣播、看電影來練聽力。從大二開始準備專四考試時開始,每天早晨六點半到八點聽VOA,下午四點到五點聽BBC,晚上兩個小時精聽《英語聽力入門》,這個習慣一直堅持了三年之久,直到她大學畢業。
到美國后就利用語言環境堅持隨時隨地練習聽力,適應他們飛快的語速,還在打掃衛生的同時播放美劇聽劇情來鍛煉聽力。書中有提到,受新東方托福名師馬駿的影響,而經實踐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提高聽力的方法就是:聽寫。
我想我現在的英語學習目的不在于應試,而根據書中所言,我首先理清了自己的英語學習目標:提高口語能力和能進行閱讀。考拉小巫在書中提到的堅持聽的方法真的有效。對女兒進行英語啟蒙的時候,我和她一起堅持聽大量的英文兒歌童謠或是繪本的音頻,由泛聽過度到精聽,來進行情境對應。
令我驚喜的是女兒。有一次吃飯的時候,我隨時開啟了音頻,里面飛快的閃過“King Bidgood's in the Bathtub ”這句話。她立刻說:“媽媽,這本書就是那個國王一直洗澡不肯起來。”當時,我真的聽了之后未及反應。而這僅僅只是堅持了一年帶來的回饋。
堅持兩個字,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的確非常難。考拉小巫的堅持,令人驚嘆。每天4個半小時的聽力,堅持三年之久。 正如她所言:“一個人其實可以通過很多途徑來感受這兩個字的力量,比如多年以來堅持讀書,最后可以被人民形容為博覽群書;多年以來堅持鍛煉身體,最后練得一身鋼筋鐵骨。”
而有的時候,堅持也沒想象中難。開個CD機,按個按鈕,又多堅持了一天,不是嗎。
堅持說
考拉小巫的口語修行之路,有三個關鍵點:一是,從矯正發音,要高度重視音標,從學習單詞的發音開始;二是改善語調,從模仿開始;三是開口說,不要因為害怕犯錯誤而拒絕開口,要以“不要臉”的心態去語調夸張地開口說。
語言是用來溝通的,大量聽之后的第一輸出一定是說。因為有大量聽的基礎,女兒的發音一直是比較清晰,比較地道。這和一般意義上的“語言環境”沒有關系,也正是英語啟蒙的意義所在。作為全新修訂版,書中新增的一大看點就是“如何在沒有所謂的語言環境下提高英語能力”——“大多數人一提到語言環境,首先聯想到的就是周圍全部充斥著說英語的外國人,而很多人認為啞巴口語,也是由于缺乏語言環境導致的。事實上,這種因果關系不成立。其實,凡是可以讓我們將英語口語以某種途徑運用起來的方式或媒介,都可以算作是語言環境的一部分,比如視頻、音頻、書籍等。”
而我自己,在這一年多堅持下來后,最大的提高就在于此。考拉小巫說的矯正發音真的在我身上得以實踐。學的時候,一定得精準再精準,從音標開始矯正,對著鏡子照舌位和口型真的有用。不要覺得,外語嘛,能說就行。然而前提是,你得讓別人聽得懂。就好比別人說普通話,總得學標準示范音,降低要求學川普、浙普或者粵普,永遠不能提高,溝通還是有問題。
堅持正確說英語這事,我堅持了一年,一定會繼續堅持,因為口語力是我現階段的英語學習目標之一。而且,我的口語練習對象,很大程度是女兒,這種直接的情境對應,是語音信號輸入最高效的方法之一。
書中說:“人遇到困難后容易動搖或換目標,可能是因為害怕麻煩,害怕失敗,不愿下功夫,或是懶。其實,無論你選擇哪條路,都會遇到那條路自帶的痛苦和艱辛,也就是傳說中的“whole-package-deal”。無論多么難的事,堅持做就是樂,總會有連暗花明的一天。換目標是可以的,但希望每一步都是上一步的提升,而不是逃跑。”
是呀,不逃跑,堅持做,就是樂。
堅持讀
考拉小巫還在“學渣”界混日子的時候,英語得以混下去的根本原因,在于她初中階段讀過的牛靜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蟲”系列叢書。因為這套中英雙譯書籍的閱讀,給她奠定了吃老本的底子,修煉語法和語感。
書中說:“通過大量的閱讀可以有效培養英文思維和語感。這里的大量是指幾本十幾本,由母語是純英語的人寫成的書籍。堅持至少三個月,你一定會感到閱讀對你語言能力提高的深刻影響。”
我這輩子最集中閱讀英文讀物,應該就是讀英文繪本的這一年。在語境中的單詞,真的兩遍三遍,就永遠忘不了。而能讀簡單的原版讀物,是我現階段英語學習的第二目標。所以我計劃,將會依照書中的方法,堅持踐行:從簡單的原版書或中英雙譯本開始。
而方法就行踐行微習慣:每天1頁。就像斯蒂芬·蓋斯在《微習慣》這本書中提到的一樣:“微習慣是一種非常微小的積極行為。它很小,小到不可能失敗,卻可以用微習慣特有的策略讓你的方法按照大腦的規律做事情。”
其實,微習慣說到底,也是一種堅持:不是波瀾壯舉,卻可細水流長。
堅持寫
到了寫的層面,應該就是任何語言習得的最高層次了。
考拉小巫在英文寫作這件事情上,應該也是拖到不行才開始踐行,畢竟前方障礙太大。她從簡單的每天寫一些內容,到意識在素材的關鍵后開始梳理了近20位名人的日常,到總結了行文和結構的套路。這些堅持和積累,對她到美國讀研寫論文的時候,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她在《考拉小巫的英語學習日記》說:“我發現閱讀和寫作這兩者就像孿生姐妹一樣:讀的東西越多,寫出來的東西也越地道,下筆也更流暢;寫的東西越多,讀書的時候也更容易找重點去讀,因為當你明白一篇文章的基本架構時,就會知道到底哪些部分應該認真去讀,哪些部分可以再時間不夠的時候快速瀏覽過去。”
對于英文寫作這事,我沒有經驗,目前也暫不列為目標。但我想語言學習的規律是一樣的:讀書、筆記、寫作,輸入促進輸出、輸出倒逼輸入。而對于孩子來說,這些輸入都將奠定她未來某一天的輸出之用,是積累,亦是成長。
學會堅持
書中有一段話,我特別認同:“當你覺得痛苦、艱難、郁悶、悲傷,想拿刀子插自己的時候,那么說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每個上坡路的機會,雖說困難,但都是一次鍛煉的機會。人不就是在不斷的磨煉中成長起來的嗎?過去的我原本是一個墮落之人,經過多次的失敗和打擊之后,才決定開始通過奮斗改變自己的命運,即便過程非常痛苦,但也一直堅持,唯一的原因就是不想再回到過去,不想在自己人生盡頭、回首往事的時候有任何遺憾。”
人生的道路上,誰也不輕松。有人挺過那些困難和挫折,堅持走了下去,收獲了夢想和逆襲。有人放棄、逃跑,堅持不下去了,可能收獲的就只有遺憾了。
我想這不僅是一冊英語學習指南,更是一本幫助我重新認識“堅持”這個詞的書:堅持是一個動作,更是一種可以培養的品格。
考拉小巫對英語學習的堅持,也影響了她的生涯:兩年半內積攢夠考取高級臨床執照的3000小時,而現在她辭職了,成為了一名全職媽媽,這份堅持,一定會影響她的今后生活,和對下一代的教養。而我呢,也想在我自己的英語學習和孩子的英語啟蒙這件事情上開始,和孩子一起學會堅持。
也許不是所有的堅持都有結果,但是總有一些堅持,能從一絲冰封泥土里,萌發出頑強的新芽。
Tips:全新修訂版里真的有很多總結梳理出來的英語學習“干貨”,如深度分享六大最高效背單詞大法、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英語、如何提高自己的英語口語的語音語調、零基礎想學英語該如何起步等,是我看過的最傾其所有、付諸讀者的誠意分享。
努力幸運的堡,一名持續學習的媽媽。長期讀書,定期碼字,讓我們相約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