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談談你在閱讀這篇文章中的心理感受變化
——被標題吸引,帶著疑問閱讀文章?
“梵高為什么自殺?”
——期待文章給出答案。?
“噢~ 梵高是這樣的人” “哇,原來還做過畫商。” “這眼光,真6666” “什么棋?!” “對啊,那么多錢 他花哪里去了呢?”
——恍然大霧是個廣告??
?“噗!原來是個硬廣”
——看到作者識趣而接地氣地說會滾遠一點,會心一笑(真的嘴角上揚的笑了)
“哈哈哈,罪臣退下”
2.閱讀第二次,分析這篇文章在用詞、結構、標題、配圖等方面的特點
用詞
作者采用一驚一乍的語氣,描繪了神經病梵高跨行畫畫到需要依靠弟弟生活的藝術一生。
在我閱讀的時候,會自動腦補這文章完全是有人在和我對話——講出來的。
標紅!加粗加大!加粗加大標紅!!
不同級別的重要字眼,就像有人在你面前演講時,忽然 “叩叩叩! 敲黑板!” 晃眼 引起圍觀。
特別贊賞最后一句 “廣告做完了,我會死遠點的。” 把用戶的閱讀心聲作為文章Ending反而讓人覺得作者有人情味。
結構
文章結構清晰
梵高人物性格——梵高工作及轉型——梵高成功的原因——梵高轉型后的生活狀態
——(具象討論內容)梵高轉型后的個人經濟情況—(細化場景)弟弟資助梵高生活費
文章討論到這里 具象到一個問題:錢哪里去了?? ?“不知道 ” “支付寶知道!”?
硬廣出現~
標題
1.形式:標題以提問的形式,單刀直入,簡潔有力,抓眼球
2.內容:此問題是世界未解之謎,就算解了也沒人知道是否為正解。如此帶有神秘色彩的提問,一下子就吸引了閱讀者,點擊查看。
配圖
配圖分為人物圖及內容匹配圖。
人物圖指的是文中提及的人物,每人會有一個圓形頭像。(支付寶年度總結報告的人物關系圖正是圓形頭像。埋了圖片伏筆,假設每個人都是支付寶用戶的話……)
內容匹配圖,除了文章內容提及的相關畫作。個人認為精髓的配圖是截取梵高自畫像眼睛部分的那張圖。凸顯的眼睛和犀利的眼神,讓人信服這就是個“心思細膩、思路清晰”!的神經病……
3.如果你要寫出這種類型的文章,這篇文章給你什么啟發?
1. 寫文章如同做產品,想象用戶使用產品時的場景一定要細化細化細化!重要事情說三遍。場景自然而準確才能引起讀者(用戶)共鳴。
2.多讀書多看報多積累素材。或許我會設想到【個人開銷記錄】這個場景,但我沒有作者關于梵高的素材積累,也無法在一本書中去抽絲剝繭嵌入這樣一個細節場景。
3. 累積圖片素材,看到好看就保存下來,最好能按照類別/標簽做存放。可以摳圖可以局部截圖可以拼圖,不要拘泥于原有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