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島登島搶灘-->打卡Day06<--
『第3章 管理』-1&2
這就是人們做事時的真實境遇:一旦開始,就會發現“意外”接踵而至。
我們必須處理未知,而從陌生到熟悉,就需要花費時間去學習,這個過程無法逾越。
塞穆爾.約翰遜說:“任何領域的卓越成就都必須用一生的努力才能取得;代價稍微低一點都無法換來。”杰佛里.喬叟則感嘆:“生命如此短暫,學習技藝需要的時間卻如此綿長。”
????? 作者不斷的強化,用各種實例各個角度告訴我們接受事實:任何事情都必須花費時間,量變到質變,說起來簡單,事實上很多人不愿意去面對這個事實,所以才有投機取巧,貪求不勞而獲,或者馬上看到成果。
????? 而時間的積累的價值就在于這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意外”,正因為意外是我們所陌生,不熟悉的,才會強迫自己調動學習,打起十二分精神,在解決問題,解決意外的過程中學習,獲得新的經驗與技能,從而將陌生的變成熟悉的,于是獲得了積累。
接受任務之后,什么時候開始執行才好呢?比“越早開始越好”更切實的答案是“現在就開始”。所謂做事拖延,不是拖延著做事,而是拖延著不開始做事。明知自己拖延的人很痛苦,因為他們不是不知道該做什么,而是不知道為什么“無法進入狀態”——這是他們能夠相出來的對自己的行為最拿得出手的描述。
只要做事,就一定會出問題。這是現實——無論何人,無論何事。如果在做事的過程中沒有出現任何問題,那肯定不是在做事,而是在做夢。認清并接受這個現實很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心平氣和的去做事。
做事情的時候,肯定會遇到困難,事情越有價值,困難就越具規模。遇到困難的時候,心平氣和的面對就好,因為這只不過是生活常態。
在大多數情況下,有4個字頗具道理并且值得相信——勤能補拙。不過,真正相信這4個字的前提是“接受現實”。
我們沒有必要在意來自他人的、非建設性的負面評價。沒有誰從一開始就能做對、做好。所有做對、做好的人都是一路磕磕絆絆走過來的,這就是生活常態。
????? 拖延的根源來自恐懼,內在的和外在的,這些恐懼很多來自于假象或者錯誤的預測。所以接受凡事都會出現問題,真正的接受和正視這不過是生活的常態,就可以放下無畏的恐懼,因為怕或者不怕,都必要經歷,只有真正的認清,接受,才可以卸掉心理包袱,擺脫拖延,輕裝上陣。
【讀的書】《把時間當作朋友》(第3版) 李笑來? 電子工業出版社
【閱讀有效時間】1小時
【閱讀遇到的困難】專注度!
【閱讀收獲】詳見上文
【明天打算怎么做】不急躁,試著一點一點沉下心慢慢讀和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