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開始叨叨我現在是一位營業員了,加之以前也一直與服裝打交道,慢慢地發現買衣過程中的種種就是人生,擇衣過程就像找對象,要對上眼,營業員就像為衣與人牽線的紅娘。
先說購物形式:
一見鐘情式
一眼相中款式,再找其他總感覺不如第一眼相中的那款美。當即拍下,買后發現很多不足之處,因為喜愛款式,不足之處選擇包容,也有發現不足之處后悔選擇,有的干脆棄掉或送人。
這便是人生,一見鐘情,婚后發現不如初見般美好,有人愿意為當初的選擇買單,選擇包容,為當初擇的衣搭配好,讓衣物放出當彩。包容對方的缺點,接納對方的不足,選擇一種雙方相宜的生活方式快樂過活。
有人選擇在遺憾抱怨中度過時日,閑置衣柜,遲早看到這款便說起當初購物史,不愿舍卻又穿,成為心頭之累。不接受對方的缺點卻沒勇氣或者其他條件所限,不能放棄婚姻,在抱怨自責中過活。
有干脆者,一旦發現不足,不考慮代價,當即立斷舍棄掉,重新選擇。既然對對方不能求同存異就果斷走出婚姻,重新選擇,因為已知道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實惠型 ? ? ? ? ? ? ? ?
有人喜歡買經濟實惠型的,品牌折扣店的特價車里一般人氣很旺。大家翻來復去找到一件喜歡又實惠的衣物的感覺就像彩票中了一個小獎,也會成為日后購物方面的談資,這個時候記性也變得很好,什么時候什么地點花了多少錢買了這件衣,好實惠啊,尤其是在穿著中口碑不錯,那就可以適時小炫一下。
這種思維與找對象聯系到一起,是這樣的: 媒人說對方條件好啊,有房有車,人也不錯,很實用啊,還猶豫什么。
于是不管是否真心喜歡,反正條件不錯,定了吧,日后實用又發現人真的不錯,感情慢慢培養出來了,既使不那么喜歡倒也不反感,日子過得也不錯,猶如中獎般的幸運。
一旦發現條件不錯,也就是衣物實惠,但穿起來不舒心,不是自己真心喜歡的,甚至有了一種厭惡的感覺,因為一看到這件衣便想起了當初的選擇圖的是實惠,于是在舍與不舍間糾結,日子久了,便失去了對這件衣的喜愛,婚姻中不能求同存異,就會在棄之可惜,守之糾心間搖擺。
依然有人干脆棄掉重新選擇,既然當初就不是那么喜歡,只是圖個實惠,那棄掉不后悔。就如婚姻,不喜歡不開心,走出來重新開始,這個當然是有資本,沒有多余的錢選擇更多的款式,沒有獨立生存的資本有人會選擇將就。當然也有人寧不穿衣,也不穿這件不喜歡的,那是一種骨氣,一種態度。
理智型
當然也會有理智的購物,既要實惠又要喜歡,不合適不買。哪怕再實惠,稍有不喜歡不買,哪怕再喜歡,只要價格不接受,不買。
就像找婚姻中的另一半,既要心相驚又要條件好,要實惠也要品質,不合適堅決不步入婚姻,理智選擇,知道自己所需,不將就,寧缺勿濫。
明天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