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上大學之前,我沒爬過一座山,忙碌的學生生活似乎也沒給我這個機會。真正意義上爬的第一座山是廣東韶關的芙蓉山,還是被我們定向越野的師兄師姐拉去訓練的。那時候對于爬山也沒什么特別的想法,就是去玩,看看風景。之后也陸陸續(xù)續(xù)爬了幾座山,都是和朋友一塊去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爬山發(fā)現了新大陸
? 直到去年4月份一個人爬了泰山,好像爬山對我而言多了點不一樣的地方。當然我沒有登山家喬治·馬羅里那么高的境界,問他為什么爬珠峰?“Because it is there” 我仰望他!
? 只是一個人爬山的感覺確實很不一樣,作為一個內向型性格的人,一個人的時候總會胡思亂想,自己還賊享受這種過程。不管怎么樣,爬泰山確實快把我累散架了,上下8個小時,后面走路全靠慣性。特別是在后山,你都不知道你離山腳還有多遠,上也不是,下也不是,左右為難,只能深一腳淺一腳的走著。奇跡的是,不論怎么樣,你總會到達山腳下。
? 這個循環(huán)一直在我爬山的過程中反復出現,忽然有一天我在爬山的時候被一個想法擊中了。這不和我的工作一樣一樣的?不到最后期限我也不知道能不能達成業(yè)績,只能一點一點把我能做到的東西做到最好,然后總會有一個結果。不一樣的是爬山的時候我沒得選,總不能一直住在山上吧,哈哈。但是工作有,可以選擇放棄或是堅持。所幸當我做到把握住我能把握的東西的時候,結果往往都還不錯。當然也會有不好的時候,但是內心是不會有任何負面情緒的。
? 這個有點像《奇葩說》第五季里爭季軍那場,最后蟲仔說的:“當你真的嘗試過竭盡全力之后,你會嘗不到一點點遺憾,你會沒有一絲的悔恨,你能感受到的是無限的平靜和喜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量變真的會帶來質變
? 回顧我三年的職業(yè)生涯,發(fā)生過兩次重要的躍遷,第一次是在2017年11月份,第二次是在2018年10月份。每一次就好像開竅一樣,就那一刻,困擾我的很多問題就都明白了,做事兒也比原來更有章法,是一種特別奇妙的狀態(tài)。在此之前,我也有過放棄的念頭,所幸一直還做著。有時候我就在想,這可能也是腦子愚笨給我?guī)淼囊粋€好處吧,讓我沒那么容易放棄,恩,上帝還是公平的。
? 后面我學生涯的時候,古典老師的一套理論才讓我明白了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人的成長是非線性的,“漸進-躍遷”的過程。就好像我們燒水,水在0°C-99°C之間,都只是溫度升高,在100°C的時候突變成氣態(tài),這種突變物理上叫做相變,放在人上就是躍遷。
? 古典老師把人的躍遷分為三個階段,在這就直接摘錄原文了,大家別介意哈:
? “在持續(xù)的學習、閱讀中,突然有一天一個概念擊中你,你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視野,過去困擾你的一切突然清清楚楚、頓悟,這叫做認知躍遷。
? 于是你按照新領悟的方法持續(xù)的積累、練習、見人、蓄勢,卻長久沒有什么變化。有時候,你都快要放棄了,但是突然有一天你發(fā)現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上升了一個臺階,這就是第二個階段——能力躍遷。
? 從能力躍遷到能級躍遷,則是一個價值從內向外的過程。你的內在價值提高,但是外界還需要時間體驗。但是這個階段是爆炸式的…在一個長時間的積累和爬坡之后,你正確地做出了幾個選擇、換了幾個平臺,身價、能力和水平會突然上一個層次,看問題、做事情有完全不同的力道。這就是能級躍遷。”
? 仔細想想是不是這樣?想想我還是繼續(xù)干活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獨行者速,眾行者遠
? 到后面我就在想,一個人爬山和一群人爬山的區(qū)別在哪?自己兩種都有體驗過,確實感受還蠻不一樣的。一個人爬山,可以快也可以慢,但是會非常無聊,有時候會產生想要放棄的情緒。一群人爬山的時候,時間會過的非常快,一路走一路聊,大家相互幫襯著,不會走的很快,但是也不會想要放棄。
? 這個放在生活中好像也這樣兒,我們可以獨處,也可以喜歡獨處,但也需要支持。大家伙在一塊走的雖然不會很快,但也沒那么累。所以我們會需要各種關系,親人、朋友、同事...
? 走的路上能有同行的人是件很幸福的事兒,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相互支持一下,很多坎輕輕松松也就過去了。我身邊就有這樣同行的人,也特別感謝他們一直以來的陪伴,同行的感覺真的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