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看新聞,有個老人在過馬路時被大貨車撞飛,當場死亡。交警調監控錄像,發現是老人闖紅燈,所在的位置正好是大貨車的盲區,司機根本不曾看到有人,瞬間兩個家庭的悲劇就此產生。
這不是第一次發生這樣的事了,去年在一個與菜市場相隔兩百米的快速路輔路上也發生過一次類似的車禍,也是老人當場死亡,血流一地,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都忍不住唏噓萬分。
每次在街上過馬路,闖紅燈的主力多是老人,拎著東西的,抱著孩子的,騎著自行車的,推著嬰兒車的,牽著孩子的。明明對面人行橫道的燈已經變紅了,還蹭蹭往前走,真的是太危險了。
我不知道他們有什么著急的事,還是不懂交通規則,還是不害怕機動車,不得而知。
有一次在一個商場的地下停車場,行車道上有一家四口在往前走,后面來了一輛車,年輕人拉老人躲躲車,老人說"怕什么,他又不敢撞我。"我聽見這話,詫異了半天。
據統計:中國每年交通事故50萬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均超過10萬人,統計數據表明,每5分鐘就有一人喪身車輪,每1分鐘都會有一人因為交通事故而傷殘。
這么龐大的數據涉及到的司機我相信沒有一個是故意的,沒有人希望發生這種悲劇。但是這些悲劇卻實實在在發生了,這里面當然有很大部分是司機的緣故,比如開車走神,比如酒駕,比如闖紅燈,比如操作失誤。
但卻有很多無辜的死亡者并不無辜,比如闖紅燈的,比如進入封閉道路行走的,比如在車流中穿行的。
汽車在我國興起的時間并不久,但發展的速度很快,我國迅速進入了汽車時代。但相應地人們的交通意識并沒有相應提高,同時相應的交通配套也并不完善。比如,有些道路特別寬,但路口的綠燈時間卻很短,還要和左轉彎的車輛并行。
現在的年輕人即使不開車,接觸的交通知識比較多,對各種交通隱患都清楚,雖然大意的不講交通規則的年輕人比比皆是,年輕人反應快速容易閃躲。
但老人不一樣,他們行動遲緩,眼力和聽力下降,靈活度也沒那么高,遇到危險可能避無可避。而且老年人對交通接觸的時間短,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可能根本沒見過機動車情況下的路面,很多人沒有駕駛機動車的經驗。所以他們普遍對交通規則完全不了解。
還有老人僥幸心里作祟,闖紅燈走過一次兩次沒事,就認定不會有事,但意外和明天誰都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到。
還有的老人有"我是老人我怕誰"的優越感,走在路上不管不顧,根本不看車,不看燈,以為所有的機動車都會讓行。
實際上我國司機讓行的自覺性并不好,雖然駕校都教過路口要慢行,要讓行人。小轎車司機還好,貨車司機幾乎不可能做到。一方面很多司機是買的駕照,另一方面貨車載重比較大,起步很慢,導致貨車基本上能不停就不停,所以貨車闖紅燈的現象時有發生。
等著司機去提高素質,等著交通設施全備,都不如從老人自身提高對交通危險性的認識來的快。
因為,要預防和減少老年人交通事故發生,首先要樹立老年人自己的安全出行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這需要整個社會尤其是老人子女的努力。
既然我們沒辦法做到處處陪同老人外出的,那么作為子女就要多向自己家老人灌輸交通安全意識,告訴他們遵守交通規則,告訴他們不著急,慢慢來,不要闖紅燈,不要走機動車道,遠離機動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