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9王明夫和君咨詢
和君商學院院長王明夫學生關于職業發展的一次演講
同學們:晚上好!
今天我來跟大家談談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的話題。
首先從就業說起。報上說今年大學畢業生700多萬,是史上最難就業年。我印象中,這幾年年年都這樣說。反正就是就業很難,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有個對話,發人深省,甲說:我想3000元招個民工;乙說:你別逗了,現在3000元只能招個研究生吧。想來很是心酸和感慨,一個年輕人把最好的青春年華交給了大學,從那里出來加入求職大軍,就像一粒塵埃融入滾滾紅塵,你推我搡、你爭我搶,最終搞得從內到外整個兒面目猙獰、前途迷茫。這現實,很殘酷。
與這對應的是,到處都在喊招工難、招人難、招高管更難,鬧民工荒、技工荒、人才荒、主管荒。和君咨詢每天簽約2單左右,每年服務幾百家企業客戶,有央企有民企有外企,有高大上公司有草根屌絲企業,很少不受人才短缺困擾的。跟我接觸的幾乎所有企業老板,聽說和君商學院人才濟濟,都眼睛放亮,托我找人,找秘書、找助理、找HR經理、找營銷總監、找財務總監、找董秘、找數據挖掘師、找懂O2O的人才、找總經理……好像整個社會什么崗位都缺人手,眼巴巴望著有人來干。我深知他們求才若渴,企業不缺機會,最缺就是人才。人才短缺長期困擾企業的發展,年復一年。
瞧瞧,這就是現實。一方面大量的人找不到工作做,另一方面大量的工作找不到人做。而且是越好的單位、越好的崗位,越缺人。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這是哪里出毛病了?教育出毛病了。這是教育失敗的報應。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匹馬一頭牛一只騾子都能找到它們的工作,我大活人一個,身體健康,受過高等教育,如果教育帶給了我良好的培養,怎么會找個工作就那么難?
中國教育的整體狀況,我們個人,無力去改變。但自己個人的命運,可以奮起自救。怎么自救?不去指望如今的大學或單位把我培養好,我自己來著手培養一個“好的自己”。轉變努力的方向,從“努力去找到一個好單位或晉升一個好職位” 到 “努力去培養一個好自己”。從成功向外求,變為成功向內求。與其滿世界去追成功,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地培養自己,讓成功掉過頭來追你。追女朋友男朋友、追工作、追晉升、追錢財,何嘗不是這個理兒?
你有沒有認真想過這個問題:怎樣培養一個好自己?什么樣才算是一個好自己?這些年你都忙啥了?忙的那些事兒,跟培養一個好自己,是貌似相關還是實質相關、是正相關還是負相關?你閉上眼睛想幾分鐘,或許想著想著你就開始后怕。你會發現自己多少年來都像是一只迷途的羔羊,并沒有走在培養自己的正道上。
同學們聽說過八段錦嗎?一種傳統保健功法,始于北宋,無妨稱之為宋朝的廣播體操,形成于12世紀,分八段,簡單易行,治病強身,功效顯著。動作有松有緊,動靜相兼,氣機流暢,骨正筋柔,古人稱其為“錦”,意為動作舒展連綿,如錦緞般優美、柔順、流暢。我很喜歡這段描述,取意于這段描述,我把我關于“怎樣培養一個好自己”的理解,叫做“人生如蓮--職業發展八段錦”,內容分為八段:
一、端正成功理念
二、選擇職業方向
三、建設知識結構
四、準備從業資格
五、掌握職業技能
六、塑造職業素養
七、學會自我管理
八、修煉職業境界
你看著這個目錄,心靜下來,體會一下:這八個題目的總體構成是個什么東西,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和先后順序是怎樣的?針對每一個題目,你自己做得怎么樣、做到了什么程度?
你是否走在了“培養一個好自己”的正道上?問自己八個問題吧,結論自明:
一、我的成功理念對路子嗎?我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嗎?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嗎?用稻盛和夫的說法:做為人,何為正確?
二、我適合從事什么職業?我有明確的職業方向嗎?如果沒有,為什么、怎么辦?如果有,這個職業方向符合自己的特質和專長、符合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嗎?我的職業方向選擇需要受限于我所學的專業嗎?社會的未來發展趨勢,哪些職業方向更有前途、可供選擇?
三、我現有的知識結構是什么?這樣的知識結構能支撐我走多遠?什么樣的知識結構才算是一個好的知識結構?我為此讀過哪些書、聽過哪些課、平時閱讀什么網站和信息?
四、我擁有什么證書和從業資格?我需要擁有什么證書和從業資格?
五、我掌握了什么職業技能?我應該學習哪些職業技能?我為此讀過哪些書、聽過哪些課、平時閱讀什么網站和信息?
六、我擁有什么樣的職業素養?我應該怎樣塑造自己的職業素養?我為此讀過哪些書、聽過哪些課、平時閱讀什么網站和信息?
七、李嘉誠說:很多人的狀況不理想或人生失敗,本質上都是自我管理上的失敗造成的。我有明確的“自我管理”意識嗎?我能做好“自我管理”嗎?我的飲食、作息、健身、習慣、婚戀、交友、情緒、時間分配等方面,如何進入良好的自我管理狀態?哪些方面已經失控了?怎么改正它?
八、我應該怎樣修煉職業境界?為此應該讀什么書、聽什么課、拜什么人為師?哪里能聆聽和感受真正的高人和大師?
和君商學院的一切設計和努力,就是協助你覺察這些問題、思考這些問題,尋找它們的答案,引導你端正成功理念和人生觀,協助你開闊視野、認識社會、選擇職業方向,為你提供知識結構設計、閱讀書目單、課程體系、學習方法、學習指導、同學圈子和文化氛圍,聘請一大批企業老總和資深專家為學生做社會導師,最終指向一個目標——協助你培養一個好自己,然后解決你的職業發展、實現你的人生成功。
上述八個方面,都在和君商學院的教學安排和學習指引中漸次展開、步步為營,今天這個場合,我就不多言了,同學們自己用心去體會吧,一輩子的學習地圖、成長路線和職業發展導航,盡在其中。
我想多說幾句的是第一條“端正成功理念”。什么叫端正?什么理念是正的,什么理念是歪的、是邪的?這是個人生觀和價值觀問題,各人有各人的選擇。所謂端正,往哪個方向端?
我覺得,首先需要明白“人生如蓮”的道理。人生就像是睡蓮,成功是淺淺地浮在水面上的那朵花兒,決定花兒能否美麗綻放的,是水面下那些看不見的根和本。我們太在乎成功,每每全部心思都專注于水面上看得見的花兒,卻疏于去關心水面下那些看不見的根本和養分。結果是每每事與愿違,花不如意。蓮花初綻,動人心魄,觀者如云,豈知絢爛芳華的背后是長久的寂寞等待和生根固本的艱苦努力。《論語》說:“君子務本!”務本才是正道,花開只是結果。不走正道,就沒有好果。
怎么務本?我提出“三度修煉”的和君文化:態度決定命運,氣度決定格局,底蘊的厚度決定事業的高度,態度、氣度、厚度,三度修煉,持之以恒、日積月累,功到,自然成。功不到,自然不成。人生究竟能否走向成功,因果就這么簡單,道理就這么明白。致力于因,功夫下足,自有果報。你的態度端正嗎?你的氣度雄闊嗎?你的底蘊深厚嗎?人生三問,命運自明,何必再去找什么算命先生?
秉著人生如蓮和三度修煉的和君文化,我們提出了一些成功理念和功夫法門,這些理念和功夫,值得一生記取和踐行。
1、只有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能成就某種事業。
2、成功鏈條:獲取基于貢獻、貢獻源于能力、能力來自努力。
3、有目標、沉住氣、踏實干。
4、正心誠意、蓄深養厚、成人達己、內圣外王。
5、激情點燃夢想,習慣成就理想。養成一批好習慣。
6、知行合一、行勝于言、致良知。
7、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環往復、持續改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8、勞動精神:奮斗、挑戰、吃苦、忍耐、堅持。我們鄙視任何貪圖安逸、不勞而獲、僥幸得到。
這些理念和精神,較好地體現在了我主編的三本書《三度修煉》、《氣質》(三度修煉第二部)和《心有理想、春暖花開》里。這三本書,是和君人的必讀書。出版發行幾年來,深受大家的喜歡。和君商學院六屆有位女神級的女生,很漂亮,在畢業典禮上登臺演奏鋼琴,穿一襲黑色長裙,動人心魄的美。在她還沒聽說過和君的時候,一位和君往屆的師兄追求她,送了本《三度修煉》給她。女神一開始沒看上這個師兄,回家看了他送的《三度修煉》之后,就愛上他了。后來女神考入了和君商學院第六屆。現在他倆應該是結婚了吧。有一次聚會場合,他倆你一言我一語,幸福地給我講這個故事,我覺得真美好。我看著他倆在一起,覺得那真是金童玉女式的天作之合。追女朋友、送《三度修煉》的故事,在和君員工中也常發生,據說效果奇幻。信不信,由你哈。
和君的這套文化精神、成才理念和教學體系,用于和君員工培訓和商學院教育,歷經十幾年探索,年復一年持續改進,經過了時間的沉淀和效果的檢驗,培養了大批人才。它對同學們的學習、成長和職業發展,究竟意味著什么?和君商學院的一位往屆畢業生,一語道出了大家的感受:迷茫到此為止,人生從新開始。
希望同學們通過在和君商學院的學習,態度、氣度、厚度都得到改善,祝福你們的職業發展,步步為營、前景大好!
文章來源:http://t.cn/RiJ08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