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獸》電影已經在5月25日在法國進行了首映,中國要等到6月8日。
今天早上從床上爬起來看見很多國內的媒體都曝光了國外媒體對《魔獸》電影的評價,不過都超低。
主要集中在兩個網站:Metacritic、RottenTomatoes(爛番茄)。
你可能不知道這倆網站,不過沒關系,我們一起扒一扒。
先來說第一個Metacritic(不好意思這家伙沒中文名)
目前這網站對于《魔獸》電影的專家評分是32分(截取時間5月26日)
怎么得出來的?該站的“專家”可以優先評分,這個32分就是通過一系列“奇妙”算法得出來的,接近于平均分但又不等于平均分。
這個網站已經有17年的歷史,1999年建立。在游戲領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國外有些做游戲的公司會專門為了提高評分做一些額外的設計。
如今Metacritic的評分對很多開發商來說,已經可以決定生死了。
對于在游戲領域工作的人來說,評分數意味深遠。打個比方,你是個游戲開發者而且你需要錢。
你有一些不錯的游戲設計思路并把議案送給發行商。你們一起開會商討。他們他們會問你一個問題:你的游戲能有多好?
當你打算索要開發資金的時候,這些人基本看的就是這個評分。
但是,這家網站如此強大的影響力僅限于游戲領域,在電影領域,還有一個影響力更大的,就是RottenTomatoes(爛番茄)。
爛番茄的評分叫做“新鮮度”,38%這個數字你可以當成38分,滿分100。
這個分數怎么來的呢?跟剛才Metacritic的方式差不多,也是讓該網站的專家去評價。
不過這個網站奇葩的地方在于,只能選擇“新鮮”或者“不新鮮”,也就是只能評價好,或者不好。
該網站會通過一些“奇妙”的算法得出一個“新鮮度”,而這個網站在海外的影響力就像你會經常看豆瓣的評分一樣,就是這么神奇。
在爛番茄上,現在一共有8個“專家”作出了評價,3個表示“新鮮”,5個說“不新鮮”。
挑三個說不好看的“專家”,看看他們是怎么評價的。(以下翻譯來自多玩游戲網)
專家1:電影最終的效果讓我想起了iPone里面游戲動畫的CG廣告。
專家2:想象一下毫無氣魄的“戰場”,你只會得到一個泥濘、乏味的奇幻冒險故事,還有一個努力逗笑我們但幽默感缺乏的人。
專家3:整場劇情都讓人感到費解、牽強、平庸,跟皮特杰克遜的《指環王》、喬治·R·R·馬丁的《權力的游戲》差的真不是一點半點。
很有意思的是,某些專家在兩個網站都發布了同樣的言論。
這些看起來非常權威的評價網站給出的評分如此之低,是不是這電影實際上真的挺爛的?我們一會再談。
如今讓大家拋開情懷因素對待這部電影已經幾乎不可能了,其實不單單是《魔獸世界》一款游戲,從《魔獸爭霸3》開始,這個IP已經深深植入國內玩家腦袋里了。
恰好暴雪爸爸每次做游戲宣傳片都非常出彩,好評一片,啥都讓你做成電影。
所以這次《魔獸》電影,期待度已經高到不可思議的程度。不僅僅是接觸過魔獸相關游戲的人,基本上只要你玩游戲,都會對這部電影產生濃厚的興趣。
為什么呢?這剛好把現在國內的一種現象給反過來了,在國內基本都是一部影視劇火了,然后做成手游。這回是把游戲改成電影。關鍵是,魔獸這個IP的影響力太大了,就算你沒玩過也肯定聽過。
另外一個原因是:暴雪出品,必屬精品!暴雪這么多年來積累的品牌力量,直接秒殺國內游戲公司。
所以,在商業上《魔獸》電影很好判斷,一定能賺個不錯的票房。
再回到那個電影是不是真挺爛的問題上,簡單推理幾個為什么外媒評分那么低的理由:
(1)觀影之前對電影的期待度過高,看了之后遠遠沒有達到心里預期,所以給了差評。
(2)沒有玩過魔獸相關的游戲,就是單純覺得電影不好看。
(3)純粹就是為了博眼球
有料君更愿意相信理由是第三條,純粹就是這些評分網站博取眼球。
因為,你覺得那么幾個人打出來的分數能夠代表什么?
我們再來聽聽看那些去了法國看了首映的中國玩家是怎么說的(有極少量劇透,請謹慎觀看)
其實看了首映的國外觀眾評價大多非常好,還有甚者說比《指環王》還要叼爆。
這些平時看起來人畜無害的評分網站關鍵時候就給你來個驚喜,其實根本不可信。
至于電影到底怎么樣,只有你自己看完之后才能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