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國的影評人都在說:《魔獸》拍砸了。可那又怎樣?我只想對他們說出這句尼萌都很熟悉的單詞:Bullshit!
憑良心講,從電影的角度看,《魔獸》比不上《指環王》,甚至比不上《猩球崛起》,可要說它是一部被拍爛了的《古墓麗影》,我!不!服!
吐槽的都說這部電影情節看得人一臉懵逼,故事邏輯弱,敘事平淡,故事內核抄襲《指環王》,表演還弱爆了。
從某種角度講,他們說得全部都對,《魔獸》并不完美。
可對于游戲玩家來說,這是一次朝圣,對于沒玩過游戲的觀眾來說,這也是一次不錯的冒險之旅,誰能說膚淺的愉悅,沒有價值?
那么問題來了,《魔獸》為什么根本不是一部爛片?
甚至在飛飛看來,這是暑期檔最值得買票的好萊塢大片?
因為它能讓所有男人在這個炎熱的6月,燥起來。
至于所有的女生,只需要給她們一個理由:
你們的吳彥祖在這部電影里丑爆了,可卻是全片演得最好的演員,沒有之一。
還需要什么更好的理由?《魔獸》是游戲《魔獸世界》的前傳
把《魔獸世界》龐大的世界塞進一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里,別說沒玩過游戲的,就是死粉也難免看得腦暈。
為了你們6月8號進了影院不懵逼,番茄君冒著被你們“毀滅之錘”大小的唾沫淹死的危險,也要冒死當劇透狗。
如果你是游戲迷,那我首先要告訴你的是:電影中,暴風城此時還未隕落。所以,這是一個《魔獸爭霸》的故事,真正的《魔獸世界》還未開啟。
傳說中的第一張《魔獸》設計圖。
如果你不知道我在說什么,但你中意《指環王》的話,《魔獸》應該對你胃口,盡管從故事上看,它更接近《猩球崛起》。
一句話概括,這就是一個被利用的獸人在吳彥祖版古爾丹的帶領下入侵艾澤拉斯大陸,獸人與人類決戰邊緣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魔幻世界中的艾澤拉斯大陸上,人類、矮人以及類人動物本來相安無事繁衍生息,然而和平忽然被打破,侵略者是來自另外一個世界的獸人部落。
故事有兩條主線,一條是原獸人故鄉德拉諾瀕臨滅亡,擁有強大法術的吳彥祖,啊不是,是古爾丹在被基爾加丹的魔法黑化之后,用魔法誘惑獸人們為了生存去占領別的領地。
結果除了主角杜隆坦的霜狼氏族,其他人都信古爾丹了。
接著古爾丹打開了黑暗之門,獸人戰士通過它入侵艾澤拉斯大陸,于是,兩個世界被連接在了一起。
第二條主線,杜隆坦希望和人類聯盟聯手對抗古爾丹,然而,杜隆坦的計劃被泄露,結盟沒有達成。
人類聯盟在國王萊恩和其愛將洛薩的帶領下起兵抗敵。
同時請出王國的守護者魔法師麥迪文協助保護家園,然而洛薩和麥迪文的學生卡德加卻發現,麥迪文有可能已經被薩格拉斯附身。
在電影的最后大戰中,國王萊恩戰死,杜隆坦被困。人類能不能硬一把,扭轉戰局?這個巨大的懸念,就是《魔獸》系列電影的開端。為什么《魔獸》想拍給所有人看,卻只看嗨了游戲迷?
有必要認識導演鄧肯·瓊斯和他的前任——山姆·雷米。(鄧肯·瓊斯、山姆·雷米)
為什么要把前任也帶出來呢?因為兩個導演的創作方向,決定了《魔獸》是一部大眾商業電影,還是一部粉絲電影。
鄧肯·瓊斯的代表作是《月球》和《源代碼》,他的電影風格,嚴肅、冰冷、充滿哲學思辨。(月球、源代碼)
山姆·雷米的代表作是《鬼玩人》和托比馬奎爾版的《蜘蛛俠》三部曲,他的電影,熱鬧、燃爆、充滿暴力快感和惡趣味。(鬼玩人、蜘蛛俠)
無論怎么看,《魔獸》的導演似乎都更應該是山姆·雷米才對,可是環球影業最終選擇的是鄧肯·瓊斯。電影的優缺點,由此被決定。
山姆·雷米原本想拍的更接近游戲迷的盼望,看他的片名就知道——《魔獸世界:巫妖王的崛起》,說的是阿爾薩斯從一個正直善良的王子墮落成巫妖王,后來冰封王座的故事。
可是當鄧肯·瓊斯加入時,他想成為將游戲翻譯成電影的人,讓魔獸粉絲能把這部電影展示給那些不了解魔獸世界觀的人看。
所以他選擇了第一次人獸大戰作為故事,對于普通觀眾來說,也許更方便進入這個魔獸的世界。
與《指環王》不同的是,《魔獸》所呈現的世界,實景拍攝只進行了兩天,其它全部都是在攝影棚里面搭建。
幾十部攝像機加上360度環繞的特效專用藍幕,構成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動作捕捉場景。
鄧肯·瓊斯過去最為好萊塢稱道的才華,就是用有限的成本構建場景。相比過去,這一次,制作條件全面升級的《魔獸》,鄧肯·瓊斯可以放開手腳呈現腦海中的畫面。
導演顯然沒有浪費環球的預算,超過2000個特效鏡頭物有所值。影片中獸人的造型就可以看出制作的精細。
每個毛孔都神還原游戲,更重要的是,特效加真人捕捉技術完美重現了游戲中獸人的霸氣。
據說,扮演獸人的演員穿著標準的灰色動作捕捉服,電腦搜集他們的骨架數據,并且通過名為“大腦吧”的視覺特效系統塑造了800磅的肌肉,還有獠牙。
投資巨大的實景搭建與特效制作也達到了天衣無縫的境地。
許多觀眾都說,即使不太了解魔獸歷史,但不得不說動畫非常棒。
可是最大的問題出在了故事上。想讓普通觀眾透過無數的《魔獸》裝束、復雜的種族和勢力范圍、魔法咒語拎出情節主線顯然是個艱巨的任務。
鄧肯·瓊斯必須學會“做減法”??墒且粋€精彩的魔獸故事,一定是沖突、危機與人物性格、情感危機集中爆發的結合體。
但鄧肯·瓊斯沒有時間照顧好這么多角色人物和角色背景故事,結果就是整個故事被打造成一出華麗的啟示錄,卻給人為高潮而高潮的感覺,普通觀眾最終沒有被這個故事搞到嗨起來。
鄧肯·瓊斯對場面的掌控力也略顯不足。這是他第二次駕馭大制作,首次執導A+制作。過去的時候,他擅長用緊湊的畫面剪輯,重復但強度遞增的動作,營造氣氛的緊張感。但這一次,對于非游戲迷來說,他的動作戲,會讓人想到《指環王》和《權力的游戲》。(指環王、權利的游戲)
拍超大場面的動作戲,如何對峙,甚至比如何搏殺更重要,真正的張力,往往來自雙方對決前夕的那一秒??上У氖?,鄧肯·瓊斯拍出了大場面,卻沒有拍出《指環王》千軍對決的史詩感。
這一點,無從抵賴。
可是在飛飛看來,這依然是一部瑕不掩瑜,值得觀看的超大制作。如果不抱過高期待,只是去看一部好萊塢大制作的話,《魔獸》完全可以滿足你對大片的各種需要。
對于環球和鄧肯·瓊斯來說,這是一次合格但不夠沸騰的演出。但是一部合格的《魔獸》,難道還不值普通觀眾的一張電影票嗎?吳彥祖終于為所有打醬油的華裔演員爭了口氣!何況,還有吳彥祖。雖然一開始,我們都以為這只是電影公司爭取亞洲市場的一個噱頭。
畢竟“魔獸爭霸”與“魔獸世界”在亞洲擁有大批忠實玩家,制片方力邀吳彥祖加盟,看上去是獻給廣大亞洲玩家的一個彩蛋。結果,所有這么想的人都被打臉。
首先,正如吳彥祖在接受香港媒體專訪時說的:“如果不是對他非常熟悉的人在看的話,是絕對認不出來他在里面所扮演的角色”。
其次,戴上丑陋獸人面具的吳彥祖,會演戲了。
同樣是在一部特效電影中,電影中另外一個重要的角色—巫師麥迪文這個被黑暗魔法所侵蝕的角色,一個原本有趣的角色,被演得毫無生氣。
而吳彥祖的演出,卻帶給古爾丹這個角色強大的信服感和邪惡的魅力。
當他從德萊尼,人類,及獸人體內吸取能量打開黑暗之門時,那完全是一個你沒見過的吳彥祖。
一個好演員吳彥祖!
為了聯盟!
可是對于游戲迷來說,以上這全部的一切,重要嗎?
在美國知名評分網站爛番茄上,《魔獸》的第一批觀眾對這部電影打分的平均分是4.8,新鮮度只有38%,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爛番茄。
在另一個反映歐美主流媒體影評人意見的metacritic網站上,《魔獸》的得分只有36分。
可以做個比較的是,《憤怒的小鳥》的爛番茄新鮮度為43%,在metacritic網站的得分為43分。
但所有這些,對于玩家來說,遠遠比不上以下這些理由重要——
獅鷲,暴風城、鐵爐堡、魚人、伍德森林、卡拉贊、獅王之傲旅店、黑石都出現了,當然,還有獸人奧格瑞姆的“毀滅之錘”。
所有演職人員,全部是鐵桿游戲迷——導演鄧肯在《魔獸世界》游戲中的角色是部落戰士,制片人斯圖爾特·菲尼根有個60級人類圣騎士,每周和伙伴們刷兩次熔火之心。
扮演奧格瑞姆的羅伯特·卡辛斯基排名曾一度躋身全球前十,當他第一次走進劇組搭建的王宮大殿場景時,立刻熱淚盈眶。
根據網友從法國發回來的截圖和視頻,法國首映結束,觀眾集體起立鼓掌歡呼,推特上也是一片好評。
坦白說,無論誰來拍《魔獸》,也拍不出讓所有人都滿意的《魔獸》。
一個被GameSpot譽為“史上最偉大的游戲“,在好萊塢復雜的商業考量下,注定無法成為史上最偉大的電影。
但對于游戲迷來說,情懷這個已經被用臟了的詞,在《魔獸》這里,不臟。
我們就是為了情懷看《魔獸》,然后二刷,三刷,十刷,那又怎樣?
這么久,提起《魔獸》,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排隊5000+的等待,可能是南海鎮塔倫米爾一場廝殺,可能是熔火之心首DOWN TS里的一聲聲呼喊?
也有可能是敵對陣營攻打自己主城,苦苦守到凌晨5點才下線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魔獸》記憶,但番茄君看到的電影最后一個鏡頭,一定是所有人共同、也是最深刻的《魔獸》記憶——
“為了聯盟”!
那一刻,所有的等待,值了!
是的,電影《魔獸》沒有游戲偉大,可哪有影評人說得那么糟?
這部電影本打算派給兩種人看,游戲迷和非游戲迷,結果,拍給游戲迷的那部分,嗨翻!拍給非游戲迷的那部分,差點意思。
可它依然是一部不錯的好萊塢大片,比起《古墓麗影》或者《極品飛車》,這才不是一部被玩砸的游戲改編電影。
所以,就算99%的影評說它不好,但我們是那1%。
“為了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