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高平
腌鴨蛋,方法大體就這么三類:鹽水里腌制、黃泥腌制,還有五香蛋的腌法。各種腌法不是放置在玻璃罐內,就是陶制的容器里。然而,去了山東馬踏湖,你才知道,還有一種不用容器、完全靠小泥窖天然腌制而成的金絲鴨蛋。千萬不要小瞧這個金絲鴨蛋,它曾是皇家貢品。
“自古以來,馬踏湖上鵝鴨成群,金絲鴨蛋久負盛名。鵝鴨平素以湖中的蛤蜊為食,所產鴨蛋品質上乘,色香味獨具特色。腌制蒸熟后,可見蛋青、蛋黃相交處,有黃油圈隔,似縷縷金絲絞纏,其味佳美,蛋油香而不膩,肉質砂不噎喉,金絲鴨蛋由此而得名。”在山東的旅游資料中,均有這樣大體相仿的宣傳內容。
金絲鴨蛋是淄博的傳統特產,產于桓臺縣起風鎮。馬踏湖就位于起風鎮,這一帶素有“北國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
記得5年前去淄博旅游,幾日后,實在覺得無處可去,便向旅店的男主人咨詢起來。他40多歲,長得貌似憨厚。
“淄博有什么好地方值得去?”
那時,我們已經參觀過周村的古街,品嘗過大名鼎鼎的“周村燒餅“,也到聊齋園體驗了蒲松齡筆下的鬼異世界。店家聽說后,無奈地說:“其實,那幾個地方,我們當地人是不喜去的。你們可以去馬踏湖和齊國故城。齊故城博物館是齊國都城的遺址,可以了解一下春秋戰國時期齊王爭霸的歷史。此外,大概只有馬踏湖能算的上是最有山東味道的鄉村舊地了。”
先不管這個店主是不是騙人啦,反正他說到了我們心坎上,我喜歡這個推薦,尤其對馬踏湖更有興趣。
于是,急急出市區,北行30余公里,便到了桓臺縣起風鎮。鎮子的主街上有一座古石橋,橋下停了10多條農家小木船。河邊還有一個小石亭,亭內供奉著古代的什么人物,讓人感到起風鎮應該很有歷史。但是,這里沒有收費的門亭,也沒有景區大門,根本看不到馬踏湖的影子,只有一條小河逶迤來。
“這里就是景區的入口,進入馬踏湖不允許開車,只能坐船,單人票價50元,船程40多分鐘。”
收費的老人一邊把門票錢揣入懷里,一邊給我們安排船夫。收費和劃船的都是60多歲的老人,估計他們是代表鎮委會來收費和管理的。原來這50元既是景區門票,也包括了送我們進去的船費,價格可不便宜。
小船沿碧波盈盈的小河朔流北上,河面還算寬闊,可容3-4條船并排前行。兩岸的柳條垂入水下,隨時可見河岸邊寬敞的農家大院落,因為院子沒有圍墻,各家的情形一覽無余。
? ? ? 秋收剛過,農家院里堆放的麥桔桿像鋪了一片金席,黃閃閃的,一家挨著一家,偶見涼曬谷物的農人在忙碌。這些景象倒映在像鏡子一般的河面里,形成一派上下對稱、鄉村色彩濃郁、氣息悠然自得的立體畫面。
船夫搖著木槳,小船吱吱呀呀的響著,我們仿佛就在一處靜美的世外桃源里浮行。
船夫65歲,面色紅潤,和藹質樸。他一面搖槳,一面給我們講起了馬踏湖的由來。春秋戰國的時候,淄博曾經是齊國的都城,因為這一帶有齊桓公的戲馬臺,于是設了桓臺縣。馬踏湖地區是一個戰略要地,齊桓公經過多年的東討西伐,各路諸候大部分都被他征服,齊國日益強大起來。有一天,齊桓公和各個諸候國約定在這里(又名會城)會盟。大家明知齊桓公有當霸主的野心,不敢不去。但他們又害怕落入對方的圈套被擒,于是率領大軍紛擁而來。就這樣,因為有重兵列陣,眾馬踐踏,讓這里成了一處洼地,雨后積水成湖,成為我們如今見到的“馬踏湖”,它又叫會城湖。
上網查看馬踏湖的情況,見有這樣的描述:“桓臺縣境內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略呈微波狀……馬踏湖地處泰沂山脈北麓,山前洪沖積與黃泛沖積平原的迭交凹地,呈槽狀分布,形成自然濕地。”看來,船夫的故事對馬踏湖的描述還是形象的。
途中,我們遇到一片河灘,小船停歇下來。河灘上只有一戶人家,土坯平房,房前搭了一排遮陽棚,棚邊就是波光粼粼的水面。岸邊鴨子成群,有的在水里捉魚捉蝦;有的在岸邊浮游打鬧,振翅高呼;還有的在我們腳下腆著大肚子晃來晃去。
仔細看這些鴨子,體型輕巧,前胸較小,后軀豐滿。羽毛呈麻褐色,上面帶有黑條的斑紋,因而習稱“麻鴨”。據說,它們的覓食能力很強,適宜在河流、池塘、葦田及平原生活。白、黑兩種羽色的鴨子皆為其變種。
我們的船夫與這戶人家的男主人應該很熟。小船剛靠岸,他們就坐在涼棚下一個小木桌邊喝起茶來。茶杯用的是80年代的瓷杯,底邊磕了瓷角,外側有紅色的“為人民服務”字樣,好不親切熟悉。
船夫與友人喝茶聊天的功夫,我們轉身走進房子,屋里擠滿了人。“哦,原來屋里在賣鴨蛋!”因為靠門一側的墻下堆滿了成筐成筐的鴨蛋。
女主人看樣子不到60歲,正蹲坐在后墻邊,腳下是一排黑乎乎的小地窖。她伸手向地窖里抓摸著,把一只只包裹著黑泥的鴨蛋被入身邊小紙箱里。紙箱帶塑料提手,方便提走,裝滿一箱正好50顆。游客們交了款后,提起蛋箱,個個笑嘻嘻地擠出了屋子。
原來,金絲鴨蛋是這么腌制出來的。腌制時,不用玻璃器具,也不用陶缸或者塑料桶盛放,而是在地下一個個磚砌的小地窖里腌制。長這么大,我還是頭一回看到如此原始、天然的腌蛋方法。
鴨蛋擠在地窖里那些粘稠發黑的沙泥里。不知道這些黑沙泥是從外面運回來,放進地窖里的,還是地窖的下邊直接與屋外的河底相聯相通著。感覺那些鴨蛋像躺在糊狀的河泥里舒舒服服睡覺一樣,它們因為完全可以呼吸到大自然的氣息而富有靈性。
我們也拎著自己喜愛的“寶貝”走出屋子,見男主人正驕傲地向院子里的游客介紹著金絲鴨蛋的特色。
“沙泥里還伴有老式的大粒鹽,20天就能腌好,用這種方法腌制的鴨蛋久放不壞。清朝的時候,乾隆皇帝相中了我們的金絲鴨蛋,所以它還被欽點為皇家貢品呢!”
河岸邊陽光燦爛,柳條飄飄,水波蕩漾,麻鴨呱呱叫著。一男一女,兩個10多歲的孩子正在房角的西側釣魚,一左一右,忙的不亦樂乎。隨著魚桿的提起放下,一條條活蹦亂跳的小魚被拉出水面。沒等孩子們把摘下鉤的小魚扔入絲袋,有幾只麻鴨突然竄來,搶過小魚,吞咽而下……
兩個孩子估計是這戶人家的外孫或者小孫子,多么休閑有趣的暑假呀! 這就是馬踏湖畔的農家生活,仿佛與遠古傳說的景象并無太多區別。有記載云:“古代桓臺泉水眾多,河汊交錯,近水人家多養鴨。河內多產螺絲以及魚蝦。鴨食之,所產之蛋,卵黃層層,紫赤相間。剖之,如金絲纏繞,其味異常。如鹽漬近月時間,煮熟刀切時,黃油順刃流出……這種鴨蛋又名纏絲鴨蛋。”
在古代,馬踏湖也稱少海,因物產豐富而十分繁盛,形成了早、晚市口。每日黎明前,商販漁民已然匯聚,少數攤點掌燈交易。天剛破曉,交易便進入高峰。這種獨具一格的早市口被稱為“露水集”。這都是歷史上曾有的情形,可惜如今馬踏湖已沒有了如此盛況。
買好鴨蛋后,我們的小船繼續沿河前行,向湖區深處浮去,兩岸綠蔭夾道,碧波在船邊蕩起一陣一陣的漣漪。穿過河上的幾座低矮小石橋時,我們趕緊把頭低了下來,生怕碰到橋頂。其實根本無妨,全是心理作用。
越往前走,河面越寬,不一會兒,視野完全開闊起來,馬踏湖到了。眼前到處是蓮花圃,遠處是廣闊的湖面和葦田。 “葦堵水曲疑無路,竹篙輕點又一村”,小船就在開滿蓮花的世界里飄行浮蕩。暢游其間,感覺神情氣爽,暖意連連。
船夫又講起了顏蜀和魯仲連在馬踏湖畔縱論六國時政之得失的故事。春秋時,各家諸候都想把對方滅掉,爭霸四方,魯仲連已經預見到秦國會在眾諸候中得勢,并稱雄天下。秦滅齊后,這位擅于闡發宏偉不凡謀略的齊國隱士并不甘心,投河自盡。聽了這些故事讓人傷感,也讓人憶起昔日齊王舊地的繁盛之況。
我們的船在蓮葉間繞行,碧綠的湖水一漾一漾的,俯首可及。于是,禁不住隨手摘下一片帶露珠的大蓮葉,遮在頭頂,旅途的疲倦和驕陽的烈炎頓時消去。馬踏湖濕地原始靜謐,山東尚保存著如此古樸的風景,實在難見。
據說,湖區的水源由烏河、孝婦河、東豬龍河、西豬龍河、杏花河等眾多河流匯集而成。烏河,古稱黑水、烏龍水,冬季嚴寒不結冰,因淄水伏流,含黑色泥沙而得名。不知道這是不是腌制金絲鴨蛋的沙泥發黑、發油的原因。不過,馬踏湖的湖水可并不發黑渾濁,而是清清爽爽,碧水瀅瀅,荷葉田田,玉蓮亭亭、魚蝦團團。遠處的葦莆非常茂密和繁盛,鳥翔于天水之間,蟲鳴于湖畔草叢。“漁舟唱晚歸蓮諸,雁陣驚寒宿蘆花”,倘若是夕陽時分,這里一定是水天共一色的迷人畫面。我們雖是午前游覽,見不到馬踏湖的落日之美,卻亦覺滿足。
在這里,時光過的很慢,覺得不能按小時來計算,應該按蓮花影子在湖面的位移來衡量。時光在馬踏湖是悠遠而靜謐的,它像湖面被魚蝦、飛鳥、蜻蜓尾巴劃出的那些漣漪一樣,圈圈點點,悠悠逝逝;時光在馬踏湖是乖巧的,它像碧波之上的香蕊和紅萼一樣,含蓄嬌俏,羞彩紛呈;時光在馬踏湖是充滿遐思的,它像遠處毛茸茸的碧蘆葦花一樣,搖搖曳曳,搖出了夢想,搖醉了時光,也搖醉了我們的心情。如果說世間真有凈土和圣地,那么,馬踏湖就是其中的一例。“清風拂綠柳,碧水映蓮荷,彩魚戲行舟,人在畫中游。”也許,這才是對這個北國江南最直白的解釋。
午間,我們來到湖邊一個農家漁店,品嘗了當地的小吃。“辣子黑魚片”、“蒲白黃鱔湯”、“糖拌花下藕”,都非常有特色。尤其是“糖拌花下藕”讓人好不生奇。
蓮藕,我們一般是切片、焯水后涼拌,或者來份炒藕片。從沒有想過,當地人竟然會吃生藕片。這個菜的做法無需任何廚藝,方法簡單的很,新鮮的蓮藕洗凈,切片,裝盤,撒上白糖和姜絲即可食用。本來以為生藕片會又澀又難以下咽,還會有一股說不出來的淀粉味道,卻不曾想會如此味美可口。
? ? ? 仔細觀察,會發現切開的藕片有九個孔,質地渾如白玉,細膩圓潤,如香水梨般爽口清脆;那些粘稠的、透明的藕液不絕地流淌出來,用筷子夾起時,拉出成排的白絲,絲絲縷縷,沾染的滿口都是,食之令人口舌生津,頓悟“藕斷絲連”原來是這樣的道理。
這是我平生第一次生吃生的蓮藕。店家驕傲地說:“白蓮藕也是我們馬踏湖的一絕,招待客人首選的一道菜。湖上人家是最好客的,在古代,見客人來,我們會讓健壯的小伙子躍入湖中釆鮮藕。釆到后,裹在荷葉里,外層再用新帕子包好。菜上桌時,以拳擊裂藕殼,撒上適量的白糖和姜絲即可。客人用小匙挖著吃生藕,最后會剩下一個干凈的空殼。這是我小時候聽老人們說的吃法。”
聽了他的介紹,才知道,我們剛才的吃法仍非最原始的。用小匙挖藕吃,讓我想起小時候和弟弟妹妹們一起用小匙挖著吃西瓜的情形,那是多么令人懷念的時光。
小店名曰:老灣漁事,就位于湖邊。餐廳環境優雅,四周用像蚊帳一樣的紗窗做墻,不是玻璃墻,故而屋內通風、透氣、敞亮,隔蚊蟲效果也好。在這里品品蓮茶、曬曬太陽、打打撲克,是不錯的主意。其實,要是不走,能在里面睡一個午后覺,伴著蟬鳴鳥叫入夢,就更美了。
? ? ? 飯店東邊的不遠處,有一個造型夸張的拱木橋,木橋連著一排曲折的木棧道,棧道下是成片的蓮花池。不用多說,水下還有成堆連片的白蓮藕掛在蓮根上。聽說,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就吃的此地白藕,足見其之盛名。另外,炸蓮花和炸薄荷葉兩道菜,也以天然、酥脆而盛名。
? ? ? 漁店本身是一個依湖而筑的農家小院,高梁桔桿扎成的籬笆廊道上爬滿了綠藤。陽光透過籬笆廊道,投下斑斑駁駁的光影。院里種著時令果蔬,涼曬著一筐筐的紅辣椒。辣椒筐很大,屬于那種直徑一米寬的大柳條編筐,院墻角開滿了艷麗的小花。置身城市太久,對鄉村的生活越來越遠。這里的一切讓人覺得,終于找到了久違的田園氣息。
距那次淄博游回來,已有5年時間,至今仍覺遺憾的地方有幾個:
第一、買的金絲鴨蛋太少,才1.5元一個,為什么不多帶些,只帶回兩小箱、100顆呢?泥窖里腌麻鴨蛋,太原始了! 東北是缸里放鹽水腌蛋,很干凈,卻失去了泥土的原始味道。據山東的朋友說,小時候,他們家都是這么腌鴨蛋的,超級綠色環保。見識了金絲鴨蛋的純香后,每次吃東北的大碴粥,家人們都會說,“要是配上那個金絲鴨蛋該有多美!”
現在,城市里流行一種“鴨蛋7天速成法”。方法是把洗凈的鴨蛋在白酒碗里泡一下,滾上鹽沫,然后用保鮮膜層層包裹,裝入大塑料盒或者玻璃容器里,置于冰箱冷藏,7天后即可速成食用。在此,且不評說這種腌法的優缺點,僅與金絲鴨蛋的品質相比,肯定沒有那個原始勁兒。因為它們沒有能呼吸到泥土的氣息,自然就缺少了接地氣的份兒。
補充說一下,五香鴨蛋是怎么來的。按7天速成法,用保鮮膜包裹鴨蛋前,再滾上一層五香料,出來的就是五香鴨蛋。如果裹上一層黃泥,就是本文開篇所說的黃泥腌蛋法。
第二、沒有買一些蘆葦畫。馬踏湖的葦編工藝很有特色,純手工制作。蘆葦經剪、燙、貼、潤、裱而成畫。整個畫面80%為天然蘆葦的自然色差,20%用熨燙炭化而成,堪稱“綠色環保藝術畫”。
第三、由于事前攻略準備不足,沒有去馬踏湖周邊的古跡觀光,據說有18處之眾。
比如東坡亭,為蘇東坡登臨賦詩處。傳說蘇東坡在密州(現在的渚城)做刺史時,到馬踏湖游覽后,贊口不絕,于是賦《橫湖絕句》一首:“ 貪看翠蓋擁紅妝,不覺湖邊一夜霜。卷卻天機云錦緞,縱教匹練寫秋光。"后人為了紀念這位卓越的大詩人,遂取詩中字詞,將馬踏湖改稱過“錦秋湖”。
另外,五賢祠離是馬踏湖也不遠,它是為紀念戰國時顏蜀和魯仲連、漢代轅固、諸葛亮,宋朝蘇東坡而建。五賢祠北側,還有徐夜書屋、漁洋軒故址及冰山遺址等。這些古跡都有一些不同凡想的入勝故事。“錦湖水色勝湘湖,雉尾莼羹玉不如,持謝江南陸內史,酪漿還得似渠無”,就是清朝刑部尚書王漁洋筆下的馬踏湖風光,他小時候曾在此避難讀書。下次來,一定不想錯過這幾個地方。
第四、沒有在起風鎮住一晚。其實,我最想住的是去馬踏湖途中沿河左岸的農家小院,還有右岸新建起的由四面高墻圍著的獨棟四合院。一來體驗一下山東鄉村的生活,二來觀摩一下右岸那些新式磚瓦房的設計和構造。
左岸的民居沒有院墻,屬于完全敞開的舊式泥木老房,顯得古樸悠然自然。而右岸的民居卻是現代風格的小樓房,三層結構,院墻上開一個紅漆大門,門斗考究,注重雕花,且檐角突起,有舊式豪宅門弟的影子。遠遠望去,它們如建在田園邊的一戶戶鄉村別墅,豪華而氣派,應屬富足人家的“小洋樓”。這樣的樓房肯定不會燒柴燒碳,生個煙火土爐。因為院子四周由高墻圍起,里面是如何布局的根本無法看到,甚是遺憾。回家后,只能委托山東的朋友拍照發來,算是過了一下眼癮。
河岸左右兩側的民居區別很大。從財力上判斷,明顯是一個風水嶺,一邊是泥土老平房,一邊是磚瓦新樓;一邊古樸自然,一邊時尚現代,中間的河道就是它們的分界線。當然,也可以說一邊是農村,一邊是城市風貌。這樣對比一下,便成了現代化進程日益向農村延伸的一個典型縮影。也許,再過幾年,小河左岸也會是磚瓦新樓。
有時候想想,自從城市被人類發明以來,能夠看到原始的鄉村民居,感受到田園情調的地方就越來越少。同時,隨著現代交通的發展,旅游景點也日漸被商業化侵蝕,那些名山大川應有的特色、鄉間土里的故有的田園韻味,正在一步步缺失變色。包括前面說到的“鴨蛋腌制7天速成法”,不也是商業化沖擊人們生活的一個體現嗎?因此,保留一些原生態的東西,作為人類文明歷程的見證與記憶,也許比過度追求物質上的奢華、商業上的利益更有意義。它們是追思昔日面貌的憑證,也是喚起人們保護文化遺產的激發物。
每當我想起依靠沙泥和小地窖自然腌制的金絲鴨蛋時,就想起了馬踏湖邊的小鄉村和它的原始風情。如果10年之后,這里的原始生態仍然沒有被商業化的光環籠罩,它定會成為一片令人神往的“凈土”,旅游榜單上的一個小名勝。
記得那年那天,在我們結束游覽,坐船離開馬踏湖的時候,見一只只小船正帶著更多的客人向湖區紛涌而來。不禁在想,這個地方有70-80年代純樸鄉村的感覺,過幾年它還會如此嗎?
? ? ? 在它還足夠原始、足夠有韻之前,真想再去一次馬踏湖,并在河岸邊的土房里住一個晚上。
馬踏湖最大的優點是十分原始,缺點是有點臟,但也許臟才是構成原始的一個關健要素。干凈不一定就美麗,臟也并不代表失去了它原本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