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教育學常說:復習是學習之母。可是,當學生被迫在一天或幾天之內做完幾個禮拜甚至幾個月的事情時,善良的母親就變成了兇狠的后娘。
【基本概念】
從教育學的觀點來正確地組織復習,首先,要考慮到學科和具體材料的特點。
在布置學生復習理科一類的規則、定律、公式和結論時,有經驗的教師總是主要讓學生完成實際作業——練習,應用題,畫圖,制表等。學生想要完成一道實際作業,他就得熟悉兩條或更多的原理。如果學生能使一條理論概括跟另一條理論概括相接觸,那么就好像在知識的遷移上產生了飛躍。
在人文學科的復習上,教師要教會學生站得遠一點來看它,把主要的東西看得更清楚,次要的東西則不那么顯眼。
可以花幾節課的時間,具體地做給學生看,怎樣不用從頭到尾讀材料而進行復習。要教給學生能從次要的東西中抽象出來,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的東西上。
讓學生在每門學科的聽課筆記中畫一條豎線,在頁邊上留下一條空白的地方,把那么必須永遠牢記的東西用紅筆寫下來。學生在翻閱聽課筆記時,著重復習這些規則,公式,定理及結論。
【實踐設想】
001
說到永遠牢記,感覺目前的教材里真的沒有太多東西值得這樣做。對于小學語文來說,就是字詞,句子的基本形式,部分優秀古詩文,通順的寫作能力。平時我沒有要求用筆記本(因為筆記本比書容易掉),但課本上直接做的筆記是比較混亂的,拿來復習是比較辛苦的。那么我其實在一個單元結束的時候應該做一次復習的示范,比如畫張知識樹的圖。下周試試。
002
正因為要永遠記住的知識非常重要,所以在第一次呈現時就要盡善盡美,一次學習到位。這樣復習也會花更少的時間。
003
語文學科很容易“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所以教會學生復習的技巧尤其重要。在這一點上我并沒有做得很好。那么,我希望他們如何復習一本書呢?
首先,對所有的字詞做一次梳理,特別是當時錯過的地方。對形近字,同音字,類型詞分門別類整理。
第二,把要求積累的材料梳理一次,著重特別經典的和容易忘記的。
第三,把句子類型梳理一次,配合相關的習題做檢測。查漏補缺,再重點針對自己不懂的題型。
第四,把篇章理解的文體知識、基本的寫作方法梳理一次,舉例子說明。
第五,綜合練習幾篇主要主題的文章,寫人,寫事,寫景,狀物,特殊文體。
感覺像做了個期末復習計劃,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