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分享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 ? ? ? 大家好!第二屆讀書分享會的主題是“積善”。善,善行,好事,積善成德。長期行善,就會形成一種高尚的品德。有句古話: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行善的確很重要。
? ? ? ? 說到“善”,百善孝當頭,“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倫理思想之一,所以我選讀了元代郭居敬編錄的《二十四孝》。
? ? ?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是其中的一個小故事---《百里負米》
? ? ? 《百里負米》是二十四孝其中的一個故事,原文:周仲由,家貧,常食藜藿(lí huò)之食,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歿,南游于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鐘,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嘆曰:“雖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得也。”子曰:“由也事親,可謂生事盡力,死事盡思者也”。
? ? ? ? 講的是孔子的弟子“子路”的故事。說,子路年輕時家里很窮,他在外邊做事,他自己每天吃野菜,但是他把省下來的米,經常背回家孝敬父母。后來子路去了楚國做了大官,在自己家幾百輛車的車隊里,他坐在錦緞之上,面對著那么多的糧食,大發感嘆:現在他就是再吃野菜,再背著米去孝敬父母,父母也不在了。
? ? ?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 ? ? ? 現代的社會,競爭太激烈了,人的憂患意識太強烈了,物質至上,金錢至上,攀比成風,讓我們忽略了很多內心的東西。放下那些想想,想想我們的故鄉,想想我們的童年,想想我們的父母為我們吃苦受累的年月,想想他們為我們穿衣吃飯所受的煎熬,想想他們為我們上學考學操碎的心,想想他們為我們生病所負擔的精神和經濟的重負,想想他們為我們成家立業所承擔的勞累,我是真的不敢想。如今自己也是為人父母,想起那一切,每次鼻子都會酸的。是呀,真的很讓人感嘆,怨不得子路在感嘆,我們每個人想想都會感嘆的,當有一天父母不在了,你再想起時,不管有多少遺憾,都是無法彌補的。
? ? ? ? 孝敬老人,不但是自己安撫自己心靈的行為,它更是自己給孩子豎立的榜樣。言教不如行教,行為的影響是深入人心的。你怎么對老人,以后孩子就可能怎么對你。因為有事例,孩子為自己的行為,可以找到佐證。
? ? ? ? 說到這里,我常常會想到自己的父母,每年一次的看望,每月幾個電話,打個千二八百的零用錢,這些就足夠了嗎?他們給了我們什么,可是我們能報答的又有多少呢?等有一天他們不在了,我會不會后悔,會不會怨恨自己呢?真的想的很少,我總是在想自己剛上大一的女兒吃的怎樣?穿的怎樣?有沒有心情不好?有沒有和同學相處的不好?學習如何?自己會洗衣服嗎?自己會照顧自己的生活嗎?感冒了懂得看病嗎?再回頭看看自己對生我養我的爹媽做了什么,這時會臉紅的,真的。
? ? ? ? 各位同事,朋友們,在我們父母還健在的時候,我們多關心關心他們吧!多陪陪他們吧,多孝敬孝敬他們吧!不要等有一天,真的只剩下感慨了!
? ?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