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的路上,有許多與先生不同的觀念。最近這段時間就抱與不抱產生了幾次爭執,我的觀念是親密育兒,就是給予寶貝足夠的安全感,盡可能地多抱抱他、陪陪他。而先生的觀念是總是抱著,會嬌貫了他,形成一種壞習慣。這是爭執的基本原因,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我對于他那種每周隔一天回家的習慣,不接受,還對于他那種一回家就玩手機游戲的行為,很氣憤。孩子是我們倆的,他卻沒和我共同參與到育兒的過程中來,更可氣的是,他總是拿我和他那優秀的可以“一拖二”同學作比較。細細想想,二寶個把月的時候,他也是沒抱幾分鐘就不耐煩了,但是我也沒有這么難受,其根本原因該是玩手機游戲,是手機游戲影響了我的情緒,他玩或不玩,反正是不會抱得,我也不必強求,所以由他去吧。
與公婆的育兒觀念、生活習慣也大不相同,勢必產生分歧,但雙方保留著一段安全距離,不會爭執。我解決的方法就是不去參與他們的育兒活動,對于他們的觀點不做評價,卻知彼此心里偶爾也會翻江倒海。反正遲早是要分開得,心里惦記了五年,但前段時間聽婆婆口氣,應該還要一起待個七八年。細細觀察公婆做得每一件家務事,慢慢地發現他們取代父親在育兒路上的角色,如果他們不予幫助,家務只好落我頭上了。利弊權衡,欣然接受,試著走進他們的生活,參與到他們的育兒行動中。
用手機寫手酸,沒寫完,但腦袋不好使了,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