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書籍是彼得·圣吉的《第五項修煉》。
作者說,從長遠來看,你的組織唯一可以持續的競爭優勢,就是比對手更好更快的學習能力。
一、不要給自己設限,適應變動常態。
不要認為自己學了“法律專業”,就必須從事律師、法官、檢查官的職業,如果把自己設定在一個狹小的范圍內,所能從事的工作就很少了,特別是大學畢業生和破產下崗的工人。其實你比你想象的適應能力強太多,你可以做很多種工作,比如咨詢、行政事務等等。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帶著一個孩子離婚的家庭婦女羅子君,在面對丈夫的背叛,親朋的鼓勵下,毅然堅強起來,開始尋找新的生活。首要任務就是找一份工作,她最先找了一份在小商場里買化妝品,后來又到大商場去買鞋子,到公司里去做調研、信息分析等等。雖然羅子君是迫于生活,不得不出來自謀生路,但是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也看到了她身上的很多種可能。一遍一遍的換工作,她在工作中不斷地刻苦學習,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我相信這次她跟著密斯吳到廣東去跟項目,是絕佳的鍛煉機會。
所以,我們要對變化習以為常,以不變應萬變,放眼整個職業生涯,你發現你的每次變動都是一次學習的大好機會。
二、最大的敵人來自內部,不要輕視自己的行為。
人會不自覺地將錯誤歸因于環境,卻把功勞歸于自己。很多“內部““外部”的問題其實是一條戰線上的。比如,想要談成某項業務,你對對方頻繁地提問,已經感到厭倦了,其中一個問題戳中了你的要害,你很不高興,甚至大發雷霆,這樣業務是談不成的。
我們又來說說這部電視的男一號賀涵,他本來約了自己的一個重要下屬菲爾談話,但面對羅子君的媽媽和兒子的哀求,一時沒有趕回公司,使得菲爾帶著客戶離開了辰星,給公司帶來巨大的損失。在工作上,賀涵是失誤的,他沒有按照約定與人洽談工作,也怪不得別人另起爐灶。
要想別人對你怎樣,首先你必須要以身作則,從自己的行為著手,做到友好、坦誠。
三、循序漸進,對時間要有耐心。
事業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積累經驗、去奮斗,好的身體也不是說一天兩天的鍛煉、注意飲食而得來的,這要求我們凡事要循序漸進,不能一口吃一個胖子,要對時間耐心一點。學習也是如此,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唯有潛心下來學習,不追求速度,才能學有所成。
就像練習寫作,沉下心思,耐心堅持,每天有一點點的進步,就是對自己最大的鼓勵。
? ? ? ? ? ? ? ? ? ? ? ? ? ? ? ? ? ? by面朝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