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傳...取消重新上傳
隸屬紹興市柯橋區(qū)王壇鎮(zhèn),位于鎮(zhèn)東與嵊州交界處,地處會稽山腹地丘陵地帶。據(jù)上王村《
》記述,“始祖王庠,字養(yǎng)正,為青州簽判,多異政,晚年歸老,凡此地佳山水,遂字焉。”王庠一族于南宋年間自嵊縣南岙遷徒定居于此,繁洐生息,人丁興旺,漸成王姓聚居之地,故名上王,距今已有近八百年歷史。
上王村村民善釀黃酒,好喝黃酒,家家戶戶至今還保有家釀家藏黃酒的習(xí)俗(圖8-1)。黃酒是中華民族的特產(chǎn),也稱米酒,與啤酒、葡萄酒同稱為世界三大古酒,其中以中國紹興黃酒為代表的麥曲稻米酒是黃酒歷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產(chǎn)品。追溯紹興黃酒的歷史,《吳越·春秋》古籍書上曾有記載:“臣請薦脯,行酒二觴,觴酒暨升,請稱萬歲。”據(jù)此可以判斷紹興黃酒距今至少有2500多年的歷史。
而眾多紹興黃酒中又以“女兒紅”、“狀元紅”最為有名,紹興女兒紅以其美麗的名字和傳說,流傳甚廣。傳說古代紹興有個裁縫,聽到妻子懷孕后,非常激動,于是在家里釀了幾壇酒準(zhǔn)備在兒子出生后大宴賓客,不想他妻子生了個女兒,由于古代重男輕女的現(xiàn)象嚴(yán)重,裁縫很郁悶,無心宴請親朋,便將幾壇酒埋在院子里。光陰似箭,女兒長大后聰明伶俐,又承得裁縫一身好手藝,裁縫店生意也越來越好。女兒出嫁那天,裁縫非常高興,忽然想起院子里埋的那幾壇酒,便挖了出來,沒想到這酒香味撲鼻,很是好喝。于是,大家便把這酒喚作“女兒紅”。從此,誰家生了女兒就釀酒埋藏,形成了當(dāng)?shù)孛耧L(fēng)習(xí)俗。后來,這一習(xí)俗漸漸演化成誰家生男孩,也照樣釀酒、埋酒,盼兒子長大高中狀元時慶賀飲用,則又被稱為“狀元紅”酒。
紹興黃酒的主要成分除乙醇和水外,還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有8種是人體自身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這8種氨基酸,在黃酒中的含量比同量啤酒、葡萄酒多一至數(shù)倍。此外,黃酒含有許多易被人體消化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如:糊精、麥芽糖、葡萄糖、脂類、甘油、高級醇、維生素及有機酸等。這些成分經(jīng)貯存,最終使黃酒成為營養(yǎng)價值極高的低酒精度飲品。紹興的黃酒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村民,黃酒已經(jīng)成為村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