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因為有許多舍不得吧-許多東西舍不得,許多地方舍不得,許多時間舍不得,許多人舍不得。
舍得和舍不得,從而牽扯出了世間同我們相關的種種事情。每一個選擇,也都是在舍得和不舍得之間,取舍。
“他畫隨便一個小物件。自己的手,鑰匙,蹲在校園,素描一朵花,可以專心安靜,沒有旁騖,像打坐修行一樣。作品筆觸也就傳達出靜定平和,沒有一點浮躁。”
“大方寬闊,清明而沒有雜念”
“士先器識,而后文藝”
“我們如此眷念,放不了手;青春歲月,歡愛溫暖,許許多多舍不得,原來,都必須舍得;舍不得,終究只是妄想而已。”
“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通常,到一城市,進旅館房間,習慣先燒一截艾草。焚香,坐下來,在硯石上滴水,磨墨,開始抄一段經。抄完經,會覺得原來陌生的房間不陌生了,原來無關的地方,空間、時間都有了緣分。”
“在一片落羽杉林間,即將白露,樹木梢頭、草叢間,都一片銀光迷蒙,細看是針尖大的露珠,連成一片,讓我想到“白露為霜”的句子。但日出之后,處暑艷陽,白露也就一一消逝了。”
看過了,也都可以舍得
“山水可以如此無礙,虛實牽連不斷;墨色可以如此淡如煙嵐,若有若無;留白可以如此潔凈空明,不著痕跡。小如孑蟻的人,小如粟米的房舍,細如發絲的一線橋梁,我一一看過,也隨看即忘,仿佛沒有看過。”
“高大銀杏樹叢里有寒蟬凄切的聲音。高亢的嘶叫,到了尾音,總是哀婉如泣如訴,聲音拖得長長的,那么多不舍,那么多舍不得”
清凈即菩提,須知菩提本來凈
覺心原無住,應從無住更生心。
心里本來喧嘩而不淡定,在捧起這本書,看著這一段段話,就覺得靜了。思緒也能夠理清楚了。一個字一個字的打出來,將旅行中的所有的煩悶和即將面對的糟糕的事情,都請出去了。
舍得,舍不得,如果生命一直在這兩者之間徘徊和回旋。那就再清理清理,該舍得就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