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濕工作的對面就是X影院的出口,(別瞎想,我可不是送外賣的),無聊的時候往窗外望去總能看見那些看電影出來進去的少男少女大爺大媽們。雖然文老濕最近充分發揚了“我愛工作,工作使我快樂”(hello,老板,看我?。┑姆瞰I精神,但講真,文老濕的心早就飛到了電影院里(這半句老板看不到)。
要說時代發展的巨輪乘風破浪,從看電影這件事就能看出來。
追溯到百年以前,中國的第一部電影上映的時候在北京前門可以說是萬人空巷,大概就是這樣:
就算是沒有舒適的沙發椅,沒有靚麗的彩色畫,沒有炫酷的3D技術,人們搬著小馬扎從四面八方趕來的熱情也無法阻擋。對于當時的人們來說,電影這種東西就像是見到外星人一樣稀奇。
電影院的建設結束了人們搬著小馬扎看電影的潮流。大家對于電影的接受程度也不斷的擴大,像《色戒》、《斷背山》等赤裸裸的激(基)情電影的市場需求也是有增無減,這就是所謂的每一個表面上文靜優雅的姑娘漢子們,內心都有一顆想要看別人開火車的心吧,文老濕選擇看破不說破。
現在很多年輕的小情侶們約會的時候不把看電影這件事加入日程表都會感覺這樣的約會就是簡直就是在浪費生命,為什么呢?看一場電影就知道兩個人到底合不合適。
如果看電影的時候你正為里昂的犧牲感動的熱淚盈眶,他卻在旁邊一個冷笑說區區一個瑪婷達,死了一個后面還有千萬個!這還用文老濕說嗎,要是你選擇和他手拉手看一輩子電影,那一起看超不過三部電影你就已經氣得吐血而亡了。
如果一部電影中都不能達到一種高度的認知,那兩個人的人生觀必定是存在很大的差異。你和他說一句:“原來寂寞的時候,所有的人都一樣。”他馬上就知道你喜歡王家衛。你和他聊鋼鐵俠聊雷神,他馬上就知道你是漫威的影迷,這種精神上的契合只有具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人才能做到。
所謂的電影取材于生活,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喜歡在別人的故事里探索自己的人生。遇到困難找一些勵志劇尋找生活的出路,陽關燦爛時看些喜劇讓生活更美好,電影和人生的關聯總是發生在不經意間。
講一件就發生在文老濕身邊的事
前一陣文老濕的閨蜜哭著給我打電話說和男朋友分手了,而且兩個人完全撕破臉,六年的愛情最后還是得到了一句“不愛了”,文老濕感覺自己不替閨蜜廝殺過去都對不住自己的本性。
結束男方的戰斗之后,我就馬上預定了最近的西餐廳和電影票。當時《七月與安生》正在熱映,本想著借機發揚下閨蜜友情,讓她意識到在她身邊還有一個愿意和她同甘共苦的忠實死黨,誰想到當她看到七月在結婚前夜告訴佳明讓他離開的時候,就已經泣不成聲?;蛟S就是那個瞬間讓她找到了自己的情緒共鳴點,感同身受這個詞,真的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在她坐在電影院痛哭流涕的那一霎那,我忽然明白電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催化劑,那些林林總總的橋段在無意中映射了我們的生活。或許他們的結局最終和實際相悖,但最后我們總能在那一點點相似的影子中找到自己情緒的出口。
看一場電影或許就是一場情緒的發泄。在兩個小時的時間里,你可以選擇喜劇選擇悲劇,在一個無人打擾的環境里你可以大聲的笑可以放肆的哭,不用加以掩飾,你就是你。你可以卸下自己所有的防備和偽裝,只是用心的感受這一場電影。
每一部屬于自己的電影都會給生活帶來感悟,或許這一點點的感悟就是我們選擇和電影接近的原因。
不說了,文老濕要奔去看《神奇動物在哪里》追憶我那麻瓜式的童年了,各位寶寶看完電影記得和文老濕聊聊人生感悟,文老濕最愛聽你們的小秘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