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保險真諦
延遲退休政策將正式實行
7月6日,北京市政府網站公布《北京市“十三五”時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規劃》,其中,規劃明確提出北京市將“落實國家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和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未來五年,北京將邁入延遲退休時代。業內表示,北京大致確定了新退休方案的推行時間表,隨著地方實施細則落地,養老金支出壓力將被進一步緩解,商業養老保險的角色將被強化。
不止北京,廣東也明確了“延遲退休”方案具體時間。廣東省人社廳表示,廣東將結合實際,做好漸進式延遲退休工作,并努力按照國家的時間表2017年拿出具體方案。
我國目前法定的退休年齡是男職工年滿6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繁重體力勞動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種并在這類崗位工作達到規定年限的職工,男性年滿55周歲、女性年滿45周歲退休。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表示,現在法定退休年齡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制定的,隨著人口預期壽命的增長,目前我國老齡化趨勢嚴重,去年60歲以上老人已經達到了2.2億,占比超過16%。所以無論是從開發人力資源,還是保持養老、醫療基金的持續健康運行,都需要對法定退休年齡進行調整,這也是世界各國通行的做法。
養老金支出需未雨綢繆
歸根結底,不論是中央還是地方,之所以在面臨較大爭議的情況下依然堅持推進延遲退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養老金支出壓力較大。此前有專家曾預測,2023年我國城鎮企業職工(含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將出現收不抵支,2029年累計結余將耗盡。
2010-2014年,北京每年老年人口增量都超過了10萬人,2014年增幅甚至高達18萬人,預計“十三五”末期即2020年,全市老齡人口將達到400萬人。養老金支出需未雨綢繆。
早在幾年前就有媒體統計,假如你準備60歲退休,退休后每月需花2000元,按平均壽命80歲來計算,將需要2000×12×20=48萬元養老金。如果你身體健康,生活美滿,活到100歲,那么就需要2000×12×40=96萬元養老金。而更有甚者,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鐘偉提出觀點稱,“一個將在2027年之后退休的人,需要300萬~500萬元才夠養老,類似京滬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預備1000萬元養老也未必夠。”
這到底是聳人聽聞還是確有道理?這個問題雖然目前還沒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數中國人目前都在擔心自己的晚年生活。
商業養老保險挑大梁
養老規劃的目的在于:退休之后,能夠有尊嚴地活著,在有閑的時候還有足夠的費用,使自己能夠精彩、舒適、坦然地活著。此次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5》稱,到2020年,商業養老保險在現代經濟中至少要發揮五個功能,即成為“個人和家庭養老保障計劃的主要承擔者、企業發起的養老保障計劃的重要提供者、社會養老保障市場化運作的積極參與者、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促進者、經濟增長和金融協調發展的穩定支持者。”商業養老保險的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也因其強實力而備受國家政府關注。
在老齡化這一現實問題面前,如何盡早規劃,從而使得老年生活更加優質?養老規劃首先應該從理念上解決一個觀念問題:當下賺的錢,到底怎么來花?這涉及到財務規劃問題。而商業養老保險實際上就是解決了個人和家庭的財務規劃。
商業養老保險具有五大優勢
養老方便可行
和其他投資理財工具相比,商業保險位于金字塔的基礎位置,沒有股市、基金與做生意來的快,但它沒有風險,總體還是比較穩定可靠的。
而其他的理財工具,理論上講有可能獲得的收益與回報比較高,但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實際收益有可能沒有預定理想。比如說“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2養老回報明確
只要確定自己希望在退休后每月從保險公司領到多少養老金作為補充,就可以讓保險公司幫助規劃并計算出自己需要購買的保險金額和繳費的時間,到了約定的時間就可以開始按月領錢了。
3可以強制自己儲蓄
現在有許多年輕人是“月光族”,月月掙錢月月花光。如果不要求自己為將來的養老而預先做準備,那么錢在不經意間就花掉了,而老年生活沒有了保障。
商業養老保險恰恰是有一個強制儲蓄的功能,要求投保人必須按時定量交保費,如此以來,遠期的養老安排就有了計劃。另外,由于退保會有損失,因此人們會慎重考慮退保的問題,從而更增強了資金使用的專項性和儲蓄的強制性。
4早安排可以發揮“復利”功效
通過復利滾存計算收益的分紅型養老保險,就是時間越久,獲得的回報越高,理財效果越佳,能有效地實現養老目標。
一方面,“復利的魔力”通過分紅型保險可以得到明顯的體現。可以轉化為養老金,增加領取的保險金額;另一方面,終身型的養老險能夠讓人活得越久,領得越多,可以部分解決退休后“活得太久”帶來的經濟壓力,這一特點是其他任何理財工具都無法替代的。
5風險相對較低
作為養老資金來說,最基本的要求是追求本金安全、適度收益、抵御通脹,這與一般資金投資追求收益較大化的原則有所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