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多少事,已付談笑中。
我一直是想與你分享有用的東西的,在我看來,怎樣生活,是最有用的了。
但說了太多人生話題,絮叨得我自己都膩味了,也整不出啥新花樣了。我也講了太多大道理,所以今天說點實用的,推薦一個科普小節目——《回到2049》。
我們需要提高科學素質,不論年齡大小。我們幾十歲的人了,受過相當高的教育,以為自己是很講科學的,真的嗎?未必。我們不僅弄不清很多常識性科學,而且還經常被謠言和迷信蒙騙,我們的生活因此受到影響。等我們變成大爺大媽了,能不能被“養生專家”忽悠得傾家蕩產,也說不準呢。
保持對世界的好奇。這個節目雖以自然科學為主,但涉獵十分廣泛,數學、社會科學、哲學、醫學等都有,正是我等浮光掠影的讀者所需要的。看多了科普,你會驚異地發現,世界如此豐富多彩、美不勝收,如此奇妙詭譎、顛覆常識,如此深邃神秘、無限景仰。
比如,就我感興趣的“大問題”——時空是什么?聽了節目我知道,我們目前所處的空間與時間,更類似一種不連續分布的粘稠液體,這里與那里是不同的,是有起點、有盡頭的,光與引力等是要在這個介質中傳播的,我們更像在這個液體中游泳的魚,等等。是不是很好玩?反正我覺得好玩。
懂不懂不重要,但影響一定深遠。科普看不懂、聽不懂是很正常的事,不要因不懂就停止,也許慢慢的就懂了;不懂也沒關系,很多科學知識,知道點皮毛就行。重要的是,科普培養的是科學思維和習慣,也能加深對世界的認知。還是我常說的那句話:“你如何認識世界,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點滴積累,效果驚人。這樣的節目十分適合利用碎片時間聽,我都是在做飯、散步時聽,忙得不亦樂乎但樂在其中,連做家務都因此興致盎然起來。這樣日積月累下去,讀書存量會讓你驚訝:以平均一天聽1個小時計算(這是很容易達到的),就是1.2萬字,一年就是438萬字,一本20萬字的書跟下圖所示大小差不多,一年20本,一個不高不低的量。問問自己,你一年能讀幾本書?
在更高層次上消費時間。我承認,我們需要休閑,我也主動改變自己“太有正事兒”的習慣,給自己保留了相當的傻瓜式休閑時間。但要想提高生活和精神品味,我以為還是必須留出相當的時間,消耗在提升修養層次上。修養是寸功累進的,是會融入血脈的,是急不得的,是必然的。粗俗不等于豪放,木訥不是文雅,你的言談舉止、形象氣質、人生品質,藏著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經過的事、愛過的人。
向理想和情懷致敬。這是我重點想強調的。
這個節目的主講,應是個1990前后出生的劉姓小伙子吧。他頂著父母的壓力辭了公務員,與幕后的黃博士一起操持這個節目,短篇每天更新,長篇每周更新,感冒高燒、春節長假,從未間斷。
你或許體會不出這壓力有多大、堅持下來有多難,我倒是有點感覺。我的這個開著玩的小微信平臺,不定期隨意更新,還弄得我手忙腳亂、頗感壓力呢,他們倆是怎么熬過來的啊。相比《羅輯思維》,《回到2049》確實還是嫩了點,但《羅輯思維》是150多人的團隊呢,由此能想象到《回到2049》背后的艱辛。
而且,他們拒絕做打賞模式,志向之高遠可見一斑,人家就沒把眼睛放在這點小錢上。他們就在那傻傻地堅守著,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多少關注和瀏覽量,看著都讓人心疼。
也一定會有人感覺他們就是傻X,干這件事就是個笑話。但正如有讀者評論所說:“看你笑話的人才是一個巨大的笑話,你做的事情,不是財富能衡量的。他們在人生長河中淹沒,你卻已經留下了積極的貢獻。小伙子,干得不錯!”
但人畢竟是要生存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行的。免費苦熬了一年多后,今年3月份,他們開通了一個收費“私密群”,每年100元,上限1000人,滿打滿算不過10萬元,也算是良心和底線了。賺錢取之有道尚在情理之中,責任和奉獻的情懷更在人性之上,不得不讓人心生敬意。
他們有微信公眾號,在bilibili上有視頻,在喜馬拉雅FM上有音頻,搜索《回到2049》或《back?to?2049》就能找到。這里給你提供這期《往事只能回味》的鏈接http://m.ximalaya.com/43396178/sound/29516164,敘述了他們開辦一周年的經歷、感想與酸甜苦辣,聽起來令人感奮。你一定會喜歡他們和他們的節目的。
既然是科普,入門即可,剩下的交給時間吧。回想我的讀書入門,就是大概7、8歲時從姐姐給我買了一本叫做《小白兔與大灰狼》的小畫冊開始的,到現在仍然記得起小白兔、小灰兔可愛的樣子,這本小書改變了我一生。是的,想法是有力量的,一個小想法,可能影響人一生——又拐到人生上了,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