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每每有人問起我的中文名字,我總是支支吾吾,猶豫片刻才可告知,心里卻有百般不愿。聽著自己的名字從他人嘴里蹦出,我總感覺百般刺耳,其原因便是一個“俗”。20年,我始終在糾結我名字的俗氣,過重的女生味,疑惑哪有人三個漢字,卻包含兩個“王”,真是俗不可耐!!!
在我看來名字應該簡潔明了,過于復雜的筆畫,純粹是自尋煩惱。其次,名字不應該過于的晦澀難懂,更加不應該過于的大眾化。最后,名字一定要有一定的意境,表明當事人某種特性。
簡單的名字,會給人干凈利落的表象,不拖泥帶水,再說今后寫起名字也節約時間,就拿本人的名字來說,三個漢字卻有27筆,不算最繁瑣的名字,但也不夠簡潔。切記一點,我這里的復雜,不單單指筆畫,還有名字的結構,倘若名字均是左右兩部分構成,名字就過于寬,比例不對,偌均是由上下兩部分構成,又略顯擁擠,因此最好漢字結構豐富點,這樣名字的書寫就會更加賞心悅目。
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發現某些名字人氣頗高,例如王偉,張偉,王勇,李海,王芳等,還有些ABB型的名字重復率也很高,這些名字時常聽見,非常容易記,卻沒什么特點,往往出現記著名字記不得人樣的尷尬情況,這就是過于大眾化,還有些名字又太生僻,有時不翻字典,還不知這漢字,例如菅燁,燮,勰,歃等,這些名字難記,有些甚至很難寫,因此是只認其人不記其名。綜合以上兩種情況,名字就應該有特色同時符合使用者的特性,讓人一提此人便想起其名,也就是所謂的名字與人匹配,這又和我下面提到的第三點有一定關聯。
名字的特色在于精妙絕。
精可以解釋為精華,名字就是一個人濃縮的精華,也可以稱之為經典,例如舊社會,大富人家的孩子,十個有九個孩子叫富貴,雖然俗氣,卻十分符合當時的年代和背景,就如下人的孩子不是阿狗就是阿黃,再比方說,解放日出生的孩子統一為某某解放,建國生的便為某某建國,好笑卻十分能說明問題。
妙,既是不入俗套,卻又回歸傳統,女生——艷麗,可“艷”字又太俗,有種王婆賣瓜自賣自夸啊!小莉成了小秘的代名詞,如同小強就是 蟑螂。其實,要表現女生的特性,“嫣”字就比“艷”字要妙,“嫣”中有個“女”字代表此人的性別,一個偏旁就把一些女性的特點表明,就像一提到女人就會想到溫柔賢惠,端莊大方等,同理,一個“女”字偏旁暗示這女性與生俱來的特性,在從“嫣”字的意思分析,“嫣”形容容貌美好,更加進一步地強調女性的美,成語“姹紫嫣紅”意思為鮮艷的紅色,仔細想想,女性涂胭脂抹口紅,不也是以紅色為主色調,間接的讓人聯想起大上海婀娜多姿的古典美女們,這不由一個“嫣”字想起了一幅美女圖嗎?
絕,堪稱一絕,多半是他人恍然大悟后的贊揚,頗有一語點破夢中人的感覺,這的確需要花稍許的時間斟酌。
名字——簡單的,可以看成一個代號;復雜的,甚至可以聯系人的興衰與富貴。在我看來,本人對“孑”字更有感覺,“嫣”字也太過于平凡了。原因如下:一)“孑”,孑然一身形容孤獨,這就是現代女性應該有的孤傲,現代女性不再是沒有丈夫便不能活的黃臉婆,她們也可以成為事業型女強人,也可以忍受獨守空房的孤獨,更可以把事業愛情上的那份孤獨轉為一種高姿態,不屈于男性的傲氣,是21世紀女性骨子應該有的東西,當然也是大齡剩女遍地開花的尷尬情況的始作俑者。二)“孑”與“潔”同音,雖然牽強了一點卻也可以說明點問題,“潔”代表潔白,潔身自好,讀起來,彼“孑”也為此“潔”。三)“孑”與“子”寫法相近,“子”意味男性,在農村依舊傳統固執地認為“養兒防老”,“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對女性十分有偏見,因此現代女性應該肩負男人的一些自責,比如贍養父母,這與性別毫無關系,有關系的是人的道德觀,更重要是現代女性要具備男性的某些特性,不再只會像個林妹妹,把淚珠子當飯吃,應當堅強,有擔當,有責任,有事業心,杜絕靠男人吃飯,當然要掌握好個度,纏綿時也應該柔情似水,也不能過多的分泌雄性激素,過多的強調一些本不屬于女性的東西,最后只會落個戰場得意情場失意四)“孑”筆畫簡單,容易記,讀起來上口。
寫到這,夜深人靜,思緒涌現,卻不得不停筆,可依舊莫名的感慨,感慨這5000千年的歷史,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英文字母怎么可以拿來遠做比較,真是天方夜譚!又憤然停筆,實為可惜,屈指一算,有多少經典的漢字無人使用,有多少漢字被人遺忘……真是歷史的悲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