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部分的一般上海民眾都認識武康大樓,絕大部分的上海文藝青年都認識新華路洋房別墅群、慕恩堂、國際飯店、大光明大戲院,但是...只有一小部分的資深文藝青年知道這座天主教堂。
這座教堂是上海唯一一座采用拜占庭式穹頂設(shè)計的天主教堂,也是一座充滿了神秘色彩較不為人知的教堂,鄔達克本人是基督教路德教派,但是大家知道的,身為一個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建筑設(shè)計師,有案子有錢賺哪有不接的道理~對吧?
1929年5月這座教堂開始設(shè)計,在1931年8月29日建成開放,息焉堂全名「息焉公墓圣母升天禮拜堂」,是信徒們舉行安葬儀式祈禱時使用的,故亦稱「安息堂」,息的意思:休息、安息,焉的意思:在這里,所以顧名思義,這是一座信徒去世以后安葬安息的地方。
息焉堂采用早期基督教用于瀕葬紀念性小禮堂的單廳式布局,平面為正十字型,中廳直接連接?xùn)|面臨河的半圓形圣壇,四角為四根束柱,上承帆拱和穹頂,穹頂?shù)撞棵芘?6個尖券窗洞,光線漫入時,穹頂宛若漂浮在空中。
教堂外形敦厚,墻面用水泥漿座淡黃色魚鱗紋粉飾,圓頂外表以銅板裝飾,為留出窗洞折成花瓣型,年久氧化后表面成藍綠色,,主體西北角設(shè)有一座獨立的鐘塔,高20米,教堂入口和鐘塔的窗都采用歌特式尖券造型。
在教堂外面的大片空地,原本是墓地,教堂對面的教友之家,原本是教堂工作人員以及守墓人的住所,在文革期間,公墓遭到全面毀壞,只剩下教堂、鐘塔和教友之家的建筑物,1974年,這里還變成了上海動物園繁殖場的物料倉庫,一直到2006年才歸還給教會,重新整修整修以后在2008年4月重新啟用開放。
搭乘上海地鐵10號線在上海動物園地鐵站下車,走哈密路一直直走到可樂路左拐就可以看見教堂,走路需要30分鐘,所以建議出地鐵以后,可以搭乘計程車,起步價左右的距離而已,或是也可以搭乘摩的也很方便。
教堂的建筑物外觀是免費開放參觀的,室內(nèi)要參觀的話,依照書上說是每周六8:00~14:30,我和@Graceland 到達時已經(jīng)是下午三點,教堂內(nèi)外基本一個人都沒有,圍墻大門是開的,我們就直接推門進入了,門口旁邊的工作人員住所里有個和藹的老人,曾經(jīng)就讀于臺灣私立天主教圣功女中的PK很自然地跟老人聊起了天主教的歷史和一切,老人很熱情地拿了鑰匙,打開上鎖的教堂大門,讓我們進去參觀,于是相當幸運地拍到了不少美麗的照片!
過去的息焉堂,今日的西郊天主堂,可樂路一號,這種路名都有!那應(yīng)該也要有個雪碧路....
1994年立的牌子,當時這里還是上海動物園繁殖場的飼料倉庫......曾經(jīng)這與世隔絕的地方,屬于死人,后來屬于動物.....終于最后....他又屬于活人了。
拜占庭鐘塔、教堂、孤樹.......那一瞬間,你以為身在歐洲的荒野里,穿梭回中古世紀
一個小小的紀念石碑,代替了文革期間被毀壞的那些公墓,那曾經(jīng)遍野的亡魂碑林,如今只剩下一塊簡單的石碑追憶逝者...
歌特式尖券窗,沒有華麗的裝飾,但是卻有種靜默的威嚴...
腐朽陳舊的厚重門板、斑白的大鎖,鎖上的是百年塵封的記憶...
驕傲著昂立的鐘塔,在斜陽映照下,彷佛聽得見悼念逝者的沉穩(wěn)鐘聲,一聲聲回蕩在荒野里...
經(jīng)過日月風雨歷練洗禮,呈現(xiàn)出藍綠色的銅板圓頂,那是歲月給的顏色,絕無僅有的美麗...
不論歲月如何改變,鐘塔和教堂始終并列站立在荒野里...
戰(zhàn)火、文 革沒有打倒他們,就像信仰存在人心中,永遠也無法抹滅...
大尖券窗里有小尖券門....一層又一層...直上天際
密集恐懼癥聽說是一種最新的時尚!草間彌生老奶奶的創(chuàng)作算什么?人家鄔達克1929年就搞了這一招了!整棟教堂加上鐘樓,墻壁全部都是這種水泥漆的魚鱗狀阿!絕對的密集恐懼癥!絕對的時尚前衛(wèi)!
教堂后方,有個小房子,上面裝飾著耶穌誕生的馬棚里,那小小的羔羊,顧教堂的老人告訴我,這是作彌撒祈禱儀式時,神父更衣的小房間...
顧教堂的老人很熱心地打開教堂大門,讓我們進去參觀,這天下午光線很好!于是~我們看到了透過尖券窗照射進來的美麗陽光。
每次進到教堂里,我都有種肅穆的莊嚴感~不管是在臺灣,還是在意大利、梵蒂岡,還是在上海,奇怪,我進到寺廟、佛堂都還是皮的跟猴子一樣,到了教堂就安靜了....
教堂的舞臺上也是非常的簡樸.......天主教教堂里,特別強調(diào)地侍奉圣母...
教堂內(nèi)的墻壁上,展示了很多拍攝于1956年拍攝的老照片,當時剛剛解放,文革還沒開始,墓地還是墓地,教堂和鐘塔依舊如此與世隔絕地莊嚴肅穆
走出教堂,告別了照顧教堂的老人,我和@Graceland 走到教堂旁的小橋上,這條小溪流,是這近百年來,唯一和教堂、鐘塔一樣沒有變的東西....
仿照著這張1956年拍攝的角度,我找到了和這張照片當年一樣的位置....
站在橋上,在逆光的午后光線里,拍下了這張照片,近百年過去....公墓不在,教堂、鐘塔依舊,四周圍各種地產(chǎn)公司圈地、開發(fā),教堂后發(fā)的大吊車,正在蓋著一棟新的佛教寺廟,聽顧教堂的老人說,政府和地產(chǎn)開發(fā)公司要在附近周圍開發(fā)文化創(chuàng)意旅游地產(chǎn)項目........
隨著城市的高度快速發(fā)展,躲藏在冬季枯樹枝后面的息焉堂,也許再過個十幾年,也將像上海市中心那些被高樓大廈包圍的老建筑老洋房一樣,從曠野中的美麗孤寂變成難以呼吸被桎梏的困獸,那個時候,低頭疾行的路人、游客,還有多少人還會記得抬頭看看他們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