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圖要活用,不亂用。導圖要用到生活上,不要為了導圖而做導圖。
如果你還沒入門,先畫幾幅再聊。
如果你已畫了N多幅,那導圖的正確姿勢是什么?這是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內容基于實踐,用導圖軟件實現過程的顯化。
原由是侄女小學二年級,老師反饋是作文水平不夠,于是她問我如何提高作文水平,想買一些作文書來學習。
這是一個簡單的解決問題的邏輯,頭痛治頭,腳痛治腳。其實只要簡單地買一堆類似這樣的作文書就夠了——“小學作文這么寫”、“你離小學高分作文就差這六步”、“你作文不夠是因為你不懂XXX”……【標題黨YY了一些標題,如有類同,別打臉!!!】
我更多的是希望她因為喜歡而寫,勾起喜歡文字的興趣而不是為了老師在作文上批下的 “優” 、“良”……所以做了以下事情。
前期準備
在和她交流、結合自己見聞后,發現日記是一個好的方式,比起“作文滿分”更具有長遠意義。尊重小朋友的主見,買了一些她挑的二年級作文;我也挑了一些小學作文書和日記入門。表面上問題是“如何寫好作文”,深層可以變成“如何讓作文更有用”。
如何開始
當前期將書都買好,她利用暑假看了一部分(期間因為參加武術比賽,看的時間不多)
我問她買的書怎樣,她回答:“好看。” 然后沒有然后了?行動呢?反思如果我們沒有老師布置的作業,我們真會做嗎?如果沒有考試,我們真會認真看書嗎?這就像我們現在讀書,可以說一年看了100本書,有筆記嗎?有感想嗎?書功利性地看,至少改善生活、技能、心靈等至少一樣。
這里設想如何促使行動,一天一日記的方式具有可操作性。一天一篇就得到一個目標、一個動因。
我說來寫一篇日記。她會賣萌“怎么寫?” 就好比我們工作,領導說要一個XXX文件,我們會主動問:“有沒有模板?”模板可以減少修改調整的次數,對入門者具有指導性意義。
【模板如下】
如何有效
本次屬于個性化的教育,沒有教材,也沒有考核標準。目的是為了提高興趣,所以氛圍是重要的。本次回家辦證,在排號等候時,旁邊的一家長強制性地讓小孩子看書,一書甩到小孩大腿上“看書啊!你干嘛不看!……” 如果我是那孩子,閱讀的樂趣早就和家長的壓迫聯系到一起了。老子才不看呢。
在教侄女的過程中,鼓勵她說“不懂”、“不會”……從開始的模板到四要素(時 地 人 事)再到作文書舉例子。說一遍,看她寫一遍,看是否有達到目的,反思如何表達才到位。方法總比問題多,如何解決就看指導者的腦和心了。
如何保持
本次目的就是為了清除行動的障礙,可以說侄女已經贏在起跑線上了,正所謂“入門靠叔叔,修行看個人”,所以先定個小目標,比如說先寫兩個星期,一周太短,用三分鐘熱度可以沖過,三周又太長。再細化目標步驟——連續7天,可以挑選喜歡的東西放在購物車;兩周完成后下單。這過程同時達到“付出才有收獲”和“延遲滿足”。【感覺這處要有掌聲、已經聽到打賞進賬了】
PS:以上都是和她交流定下的,這樣尊重并讓她學會選擇。
本次內容為導圖的應用實例——顯化,類似于視覺筆記的方式,將思路顯化呈現給讀者。軟件的方式清單簡潔便于修改,公號回復 “xmind” 獲取綠色軟件,放在硬盤里,去到哪插到哪。
相關鏈接《小朋友日記 這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