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談“干貨”
人們在絕望時,會為那剩下的一線希望付出最高的代價。人們在焦慮時,常希望通過無風險的投入,奇跡般地改變他們的狀態,比如通過買彩票中獎,一夜暴富。焦慮就是對自己目前的狀態不滿意,試圖進入另一種狀態;卻不知道該如何進入,且不知道要進入的狀態是什么的一種心理。通過買彩票這個沒有任何風險的投入,中了大獎之后,就能馬上從草根階層一步登天到富人階層了,省事!
人們把希望寄托于買彩票的這個行為,跟他們對“知識干貨”的渴望是相似的,兩者都是希望通過低投入收獲高產出。很多人在上付費課程和看書時都渴望“干貨”,拿來馬上就可以用,節省了吸收知識和總結的過程和時間。
然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知識點進行梳理、總結,再吸收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省略了這個步驟的知識都只是一堆文字,不會在你腦海中有意義,即使你把它們死記硬背,過一段時間還是會全部忘記。就像是高中時期,很多同學為了應付英語聽寫而死記硬背的單詞,過兩天就忘了。反而是我在看原版小說時看不懂,抄下來之后,一個個查字典記住的單詞,后來這么多年一直都沒有忘。
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干貨”固然好,但它只能作為是輔助工具,而不是學習的全部。就像你談戀愛,即使給你一堆“戀愛秘籍”,不去實踐,還是沒用。有時候,追求有用,其實是最沒用的想法。
二、談“擰螺絲釘”
上一年剛入職的時候年輕氣盛,心態特別浮躁,總感覺自己的能力有多強,把我安排在這么一個崗位不是大材小用了?現在想起來,這個想法太不成熟了。
雖然一開始在部門干的都是“擰螺絲釘”,打雜的活,但是不同的人干同一件小事的效果真的千差萬別,有沒有用心在做這件事別人一眼就能看到。就像部門每月的報銷,A同事整理的單據每次都一次通過;而B同事整理的單據由于填寫不規范總是被財務退回來好幾次,這就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態度問題了。
在一開始沒能做出什么耀眼成績的時候,我只能在細節上多下功夫,幫助其他同事處理小問題,加快工作進度。至少,我比別人擰螺絲擰得好,能得到更多的機會。如果連擰螺絲這種小事都干不好,怎么讓別人相信你能完成更大的事呢?
三、談“美食”
在工作壓力巨大的一周,吃到一頓閃閃發光的午飯,真的幸福感爆棚,滿血復活。動物內臟雖然熱量特別高,但是也特別好吃呀!如此美食,即使在健身,也完全不能拒絕。在美食面前,工作壓力也算不上什么事了。
是美食拯救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