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經】
九年春,齊人殺無知。
公及齊大夫盟于既。
夏,公伐齊納子糾。齊小白入于齊。
秋七月丁酉,葬齊襄公。
八月庚申,及齊師戰于乾時,我師敗績。
九月,齊人取子糾殺之。
冬,浚洙。
【傳】
九年春,雍廩殺無知。
公及齊大夫盟于蔇,齊無君也。
夏,公伐齊,納子糾。桓公自莒先入。
秋,師及齊師戰于乾時,我師敗績,公喪戎路,傳乘而歸。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
鮑叔帥師來言曰:“子糾,親也,請君討之。管、召、仇也,請受而甘心焉。”乃殺子糾于生竇,召忽死之。管仲請囚,鮑叔受之,及堂阜而稅之。歸而以告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公從之。
【筆記】
齊國的內亂還在繼續。不久,對公孫無知心有怨恨的齊大夫雍廩殺了無知。齊襄當政時,因其殘暴,他的兩個弟弟都避在他國,其中公子糾在魯,公子小白在莒。因此,齊國暫時陷入了無國君的狀態,以致于魯國與齊國在既地會盟時,齊國只能派出大夫參加。
無君當然不行。公子糾與公子小白都爭著回國繼位,這是一場時間的競賽,誰先到誰是冠軍,然而沒有亞軍,輸的一方的結局是生命的結束。這一場競賽,結果我們都知道了,《史記》描寫得非常精彩。歷史似乎有些愛開玩笑,如果管仲沒有射出那一箭,公子糾是不是就能繼位成功?而他會成為春秋的第一位霸主嗎?然而歷史選擇了公子小白,他成了齊桓公,他的大度和求賢若渴也成就管仲成為了千古第一相。
春秋的歷史翻開了新的篇章。短暫內亂后的齊國迎來的新的國君,憑借其大國的條件(人口、地經濟)以及管仲的才華和努力,齊國將迅速崛起,而公子小白也將成為春秋第一位霸主。
但是,面對強鄰的崛起,魯國的日子就開始更不好過了。更何況,在兩人爭位時,魯國已經得罪了公子小白,也就是現在的齊桓公,魯國要怎樣面對呢?
況且,八月在乾時,魯國已輸了一仗,而且相當慘,魯莊公棄所乘兵車改乘其他車輛,靠兩位駕駛員秦子、梁子打著莊公的旗號作掩護才得以逃脫,而秦子、梁子則被齊軍俘獲。丟卒保帥。這一仗打得魯國膽顫心驚,不得已殺了公子糾,送了管仲回齊,這才暫時平息了齊國的怒火。但是,兩國的恩怨會這么容易消除嗎?
【經】的最后一句“冬,浚洙”,冬季疏浚洙水,是平常的水利工程,還是為應付齊國的突然發難呢?面對趾高氣揚的齊國,魯國已不能再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