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年初來簡書,動筆想寫點東西。寫完第二篇,正趕上過年回家,應景地寫下關于被催婚的恐懼與不耐煩。
那時人在廣州,一面吭哧吭哧地打包行李,一面不停地做著心理建設。
回家對自己而言,如同上大刑,有種任人擺布,無法自控的悲傷。
算下來再有三個月,離年初那時候又過去一年。
今年因為疫情,在家的時間前所未有的長,然后復工離家,都沒回過家。
盡管如此,還是會收到父母電話里的突然關心,每次試圖打哈哈混過去,他們意識到在我這里得不到想要的結果,發了兩句牢騷也就過去了。
大概是年齡到了,即使擁有無數的可能,有些事情還是繞不過去的。
部門新來同事,彼此加深認識的過程,還是會落到90后還是00后,實習還是非實習,單身還是已婚,這些微妙的瞬間可能讓人尷尬的話題上。甚至好幾個客戶也過來,問相同的問題。
搞得我非常深刻地認識到,有苦說不出的滋味。
但也止步于此了,總不能公開表達自己的不滿吧,出于一種自己都無法解釋的神奇原理,自己也會問到別人這些。
02
雙節放假的前一天,電梯碰到老王,兩人一拍即合,第一次就成功約起了午餐。
老王剛來不久,但憑借人生經驗的優勢,溝通中往往處于主導地位。
幾句話下來,就對我的工作情況有了基本了解,就直接問我結婚沒。
他大概沒看出來我的驚訝,我也知道對方沒什么惡意,老老實實地說了實情。
然后輪到我反問了,他比我大一些,遭遇情況自然比我復雜。
原來老王也還沒,談過幾個,只是最終都沒走到結婚那一步。
停下手中筷子,抬眼看了下老王,長相說得過去,能力也是有的,沒成的原因是他自己要求太高吧。
老王解釋說,現實不允許,其中有個都買了戒指,女方父母一把奪過戒指,狠狠摔在地上。這不算什么,難過的是女朋友知道了,也沒為他說話,而是聽從父母意見,找了另一個本地有房的。
這樣的事情即使是道聽途說很多次,眼下親耳再聽到,還是忍不住驚訝,為老王抱不平。
老王看出我的驚訝,反過來安慰我說,這都很正常的。
沒再大驚小怪,我們都知道房子,對一個家庭意味著什么。
倒是突然有些理解老王,他開始說起擇偶標準,希望找一個可以陪自己聊天傾訴承擔的人。
剛聽到不可思議,自己一直是覺得找另一半的想法,應該是喜歡和心動,才有接下來談其它的可能。
03
忘記說了,老王90后,正在面臨他人生中的一大難關。
就像他自己說的,比我大一些,經歷得也比我更多。當然痛苦也是。
我們有過一點經歷的人,都會知道年齡對于一個人來說,從來都不只是一個數字。
所以也別去苛求,一個30歲的人,除了責任感,也要跟十幾二十幾的人一樣,永遠充滿熱情天真。
能夠做到當然好,不能也沒什么好指責的,因為我們知道那些熱情天真,是都消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