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大腦往往比較懶,喜歡做一些不太耗費心力的選擇,如果有可以基于過往經驗,或者與事物有明顯關聯的選擇,大腦將會很樂意接受,并且指引我們去行動。
正如晨讀里所說,想調查恐怖分子,首先想到的是從恐怖分子本身著手;想知道老板的行蹤,第一個念頭就是從其手下員工著手。
這樣的選擇一旦碰壁,有些人就會焦躁不安,束手無策。為何?因為他的大腦停留在表層觀察階段,無法更深層次的去鏈接一些平時看起來無關聯,實則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事物。
比如,此時我正在跟你扯的這個,關于大腦選擇機制和晨讀內容的結合。
大家經常說我腦洞大,其實腦洞都一樣,我無非是在事物最常見的一層平臺上,再往上爬那么一兩層,再往四周多輻射一點點距離,而這一點點,往往就會造成我腦洞比較大的錯覺,其實我無非就是多鏈接了一些事物而已。
就如今天晨讀所說的“鎖定目標”,我在早上的晨讀留言里舉了一個租房子的例子:
之前在公司附近租房子時,下載了很多APP,在網上瀏覽了大量的信息,一方面發現很多消息是假的,目的是吸引你點擊,然后給你推銷其他商品;另一方面,是中介充斥,而中介標榜的信息有不少也都是虛假信息,最重要的是,在深圳,中介費可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后來,通過一次和中介一起看房的經歷觀察,我決定將關鍵信息的獲取點放在小區的保安處。因為我發現,中介進入小區看房,需要在保安處登記,而登記時又會很謹慎地詢問保安這間屋子有沒有被出租出去。
我就在想,保安既然如此詳盡的了解小區屋子出租情況,那我何不從他那兒多了解些情況呢?后來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保安不僅了解,而且還主動帶我們看房,并且資源比之中介還要豐富。最重要的是,在他手上的房租價格比中介手上的要便宜,因為省卻了高額的中介費。并且如果我們租房成功的話,也只需要給付其一兩百元的感謝費即可。
房源多,省卻中介費,房租比中介便宜不少——這些皆是因為我轉換了關鍵信息的獲取途徑,從而獲得了更有效的關鍵信息。
如果我任由大腦的“懶”帶著我走,或許以上這些都不會發生,就因為我下意識地覺得這個保安或許會和我現在所要做的事有所關聯,我就積極地去和他產生鏈接,而這個“下意識”也是有所講究的。
很多人往往產生不了這種“下意識”,他們的下意識就是怎么不費腦子怎么來。這其實是幾百萬年的人類進化史所遺留下來的“成果”——老祖宗那會兒的很多行為都是本能驅使,餓了就去找吃的,困了就去休息,在食物來源還沒穩定的那個年代,過度思考就意味著能量的過度消耗,餓的快,出去采集狩獵的次數就變多,遇到猛獸的概率就會加大,生命受到的威脅就會增加——所以現在你明白根植于我們腦子里的“下意識”是一種什么樣的機制了吧——避免過度思考,擅長走思考的“捷徑”——因為捷徑省能量啊。
這樣長久下去,深度思考于我們而言就會越來越困難,最要命的是,我們會陷入一種閉環內——下意識的做出決定—>失敗—>放棄。而不會像今天晨讀里所說的那樣,在一個最明顯關聯的節點上失利后,繼而迅速選取其它的隱性節點作為突破口,從而鎖定目標。
(感謝你看完我的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