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又看了2個小時的《財富自由之路》,是關于投資的那一部分。
當有一些經歷之后,并結合這些經歷,再回過頭來看這些內容,再一次被深深的被震撼到了,還真是那種常看常新,至少比之前看的時候,理解的更深入了。
在投資這個領域里,其實,在生活中生活的任何領域里,“思考能力”都是最重要的。而我們所說的智慧就是“思考能力”。
而具體的投資領域,首先要了解一個概念——資本。資本的三要素:金額大小、金額的使用時限、智慧。
他們三個的排序應該為:
智慧>時限>金額
作為一個未來的投資者,我們要解決的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智慧。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解決的最大問題,就是避免“思維漏洞”。
也就是說,在做事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要深入思考到你的結論,已經和絕大多數人不一樣,要做到“特立獨行且正確”才行。在這樣的時候,你做出來的事情會把別人嚇到。他們覺得你在冒險,你卻知道世界是怎么回事。
并且,還要不斷的升級自己的概念,每升級一個概念,就是比“之前的我”的思考質量更高一點。
1.機會
在機會面前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才能使自己配得上那個機會?
永遠不要抱怨“沒機會”,所謂“錯過”,只不過是因為大多數人對此“視而不見”而已。
2.冒險
首先,我們必須清晰的知道觀察者與行動者對冒險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投資最重要的是避險,有一個不變的法則,就是只要涉及到人身與資本,一定要記住:安全第一,然后成為專家。
衡量風險大小的決定因素是賭注大小,要牢牢記住:永遠不要押上全部(all in)。
你的投資依據必須靠且僅靠你自己的深入思考而得到,不要害怕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也不要試圖去教育別人,教育他人并不是首要任務。投資可是拿自己的真金白銀在做事,一定要對自己負責任。
3.早
財商的開啟當然是越早越好,具體的投資行動上,一定要記住:不要急于行動。
并且,一定要在投錢投出去那一刻,把所有的功課都做完了。
投資的鐵定事實:“早”本身不是核心價值,因為我們追求的是“長期增長”。
意思就是說,“早”根本不重要,關鍵在于是不是“對”,事實上,更關鍵的點在于是不是“長期對”。
4.感覺
我們的感覺通常是原始的,未經斟酌的和未經教育的。
而教育的核心本質就在于“糾正原本并不正確的感覺”。
在投資領域里,我們一定要關注事實,而非感覺。并且要警惕,你聽到的究竟是事實,還是他人的感覺?那感覺是否經過刻意的訓練?否則,那就是“幻想”。
把錢投出去,就能掙到錢,那絕對是“意淫”。
5.長期
再次重申,投資是面向未來的判斷與決策。如果你沒有“長期思維”的習慣,凡事都想急于求成,那失敗只是早晚的事。
這也對應了“資金的使用時限”,就是說,能不能心平氣和地給你的資金判一個“無期徒刑”?
于是,投資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出來了,永遠不要借錢去投資。(它會影響你的心態,心態一旦發生了變化,那出問題也是早晚的事。)
6.預測
短期預測不可能,長期預測有可能。
股票市場的價格是“隨機漫步模式”,因此它是無法被預測的。
在這一點的閱讀中,我終于看懂了笑來老師為什么稱它為“隨即漫步理論”了,原因在于理論是確定性的,而這“理論”是有應用范圍的,此理論指的不是長期,而是短期。也就是說短期之內,預測不準就是事實。
所以,從一開始就要習慣的避開“短期思考”。
……
梳理這么多,就是結合這些投資知識,再事后分析一下,我為什么沒有成為公司的合伙人?
昨天上午我們開全員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簽約公司的“合伙人”,在這之前,我們公司的大老板已經和每一個員工進行了溝通。當然,也包括我在內,對此我也有過自己的想法,并且做了記錄。
然而,令我沒有想到的是,這次溝通之后公司就已經敲定了合伙人,在昨天中午宣布合伙人的時候,才突然意識到,前天的溝通之后,并沒有把我劃在“合伙人”之列。說實話,當下那一刻,我還真有點小失落。因為我們館里邊的新來的分校校長和另一個教練都默默成了“合伙人”。
但是,我仍然堅定自己的想法。因為,這畢竟是拿著自己的真金白銀在做投資,既然是投資行為,那我們就要用“投資的思維”來思考。
在經歷了昨天的事情之后,事后又做了一些具體的思考。
投資的目的是:賺錢
賺錢的最高目的:財富自由(可能說的有點大,或許只是為了多賺點錢。但,我是奔著這個目的來做投資的)
什么是“財富自由”:再也不用為生活的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時間。這所謂的自由是指時間的自由自主權。
再看看當下的“合伙人”機制。
第一,我們拿著自己的錢成為了公司的合伙人,說白了就是投資這個公司的未來。
第二,我們不但出錢,還要出力、出人、出時間,因為只要你不努力,你投的錢是不可能有回報。誰讓你是合伙人呢?
于是,這個邏輯就非常清晰了,在這個邏輯框架下,是不可能實現財富自由的,這只能屬于多勞多得。終點站地不但不是自由,反而是更重的枷鎖。
其實,真正的投資就是自己當老板的老板,就是花錢買更牛的人為自己賺錢。就像前天老師說的“投資就是用你成長率低的資產置換成成長率高的資產”。這屬于已經嚴重搞錯了方向。
方向都錯了,又如何才能通向自由呢?
不說“財富自由”這有這么遠,就看看能不能賺到錢。
這一點上要用到“概率統計”知識,在我看來,投資的對象一定要有成長性,當然,其更應該追求的成長率。否則,長期來看是不可能賺到錢的。
在看看我們館的歷史數據,從我來到這里,有一年半的時間了,幾乎每個月都沒有完成業績。
并且,整體下來能維持就不錯了。在結合著今年和之前營業額對比,整體上是在下降,這就是血淋淋的現實。沒錯,他就是在下滑。
再看看“合伙人”,他們在干嘛?? 投資啊!別說成長了,最簡單的思考是不是要選一個賺錢的啊?這一點就滿足不了,哪來的勇氣投資呢?
更何況,你拿來的投資款項還是從家里借來的錢?那可是你父母的血汗錢呀!那可是你在家蓋房子的錢!每個人都想多掙點錢,這一點可以理解。但最起碼的是你要尊重事實吧!
就像剛才說的,所有的投資功課都要在投資之前做完。沒有做,直接就進去了。這就是赤裸裸的幻想,你又不是大神,怎么可能因為你把錢投進去,它就自然變好了呢?你可能會說,成為“合伙人”會更努力的。
如果是這樣想的話,那在邏輯上就更站不住腳了。
首先,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不是在混日子,我們也不是在為老板打工,我們做的所有事情都在為自己的成長負責任,即便不成“合伙人”,難道你就不努力了嗎?如果你的努力非要有一個“鞭子”(合伙人)來鞭策自己,那這個路又能走多遠呢?話說回來,始終有一個“鞭子”(合伙人)在你的空旋轉著,又哪來的自由?
結合公司的現狀,對標到的股市,這絕對是赤裸裸的大熊市。
打個比方,公司的大股東拿著公司的股票,股價是100元,以公司的現狀來看,大股東清晰的知道,現在的股價實際價值只有30元。在股價還沒有跌下去的時候,他會怎么做?很簡單嗎?就是拋售(甚至是急切的想脫手),還美其名曰“分股”。
而作為員工的我們,其實也能感覺到公司目前的發展狀況。但,在打boss激勵下,我們還是沖充滿了斗志。也就是說,我們被強行植入了一種“感覺”,就是公司會越來越好的感覺(當然,我肯定希望公司會越來越好)。然而我們必須承認,這就是感覺,而不是事實。
但是,有些人就相信了這個感覺,這個感覺帶給了我們“希望”,說這個感覺是“希望”是對“希望”的侮辱。用“信仰”更合適一點,說得丑陋一點就是“迷信”,而我們如果僅靠這個感覺,就拿自己的真金白銀去投資的話,這也是對“投資”的侮辱,這哪是投資?這就是瘋狂,愣膽子。
在股市里,如果買了此時此刻的股票,也就是說,此時此刻進場了,這種行為算什么呢?
高位接盤!
會帶來什么樣的結果呢?
如果是在股市的話,這叫做套牢。說不好聽的話,你就是一個被收割的韭菜。
但是,在股市你等上幾年還有可能收回成本,也可以選擇低位賣出,給自己留個小褲頭。
然而,成為“合伙人”的你,去哪轉讓自己的股權呢?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瘋狂的出力,為自己的錢而戰,這個錢是原本就屬于你的,還不是為了你要賺的錢。
此時此刻你可以想一想,你的心態是不是就發生了變化。在投資里,最可怕的就是心態發生了變化,心態出了問題,出事就是早和晚。
總結:
結合事后和事前的分析,我覺得自己還是很理智的。在我看來,這不是錯過機會。如果這件事情是對的,什么時候進來都能賺錢。
人最可怕的就是“無知”,無知無畏嘛!佛家也講,所有的痛苦都來源于“無知”。涉及到投資了,還想不起來用“投資思維”,甚至就不知道有這個東西的存在,想想都覺得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