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朋友圈發(fā)出紅娘子趣味作文免費群聽課兩次,在我這個朋友圈一共有九個人申請進群聽課,七位母親,一位父親,還有我女兒。
昨天第一節(jié)課,紅娘子老師沒有講寫作技巧,而是先講心法,對孩子的寫作,不管他們先寫的如何,用愛和鼓勵他們?nèi)懀?chuàng)作,不是看到不會寫作文了,就去階段性的報個作文班,突擊。其他的課目都能突擊,數(shù)學英語可以短時間找名師突擊,唯獨作文是必須長期累積詞匯量和不斷寫作熟練生巧的課目,更多的是去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習慣,相對分數(shù)來說,孩子一生的閱讀和寫作的,欲望,更加重要。愛好讀書學習的孩子將來才能更好的自主學習。
大家,想過沒有,老師第一節(jié)課為什么先講心法,一再強調(diào)優(yōu)秀的父母不焦慮,用愛和鼓勵去教孩子寫作文。在教育上做一個不焦慮的母親,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因為父母親焦慮會傳遞給孩子,讓孩子覺得這個世界危險,不值得信任,學習是很痛苦的事,這從而不容易挺會到快樂。而一個人不管他一生的成就如何,如果不容易快樂,那么就是痛苦的人生…
我們?yōu)槭裁磳逃@么焦慮?
大多數(shù)家長,對孩子、對教育,缺乏一個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識到,趕緊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開始憂慮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業(yè)……
而這個憂慮本身,就會毀掉孩子的未來。
家長之所以憂慮,是因為一直在間歇性地關注孩子,孩子有問題,就關注多一些,沒有明顯的問題,便關注得少。對孩子的教育,缺乏一個宏觀的掌控,對于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做得夠不夠,自己心里也沒底。因此,對孩子未來的發(fā)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確信。不確信,就會慌張。
那么,為什么許多父母沒有確信與篤定呢?
許多家長,結(jié)束了讀書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達到了一種表面上的“圓滿”,便放棄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則”,看上去悠然自在,輕松灑脫,生活穩(wěn)定,令人羨慕。其實,很多人生議題并沒有完成,而是擱置在那里。
打個比方,這很像“成長的斷崖”。很多父母自認為選擇了一條安逸的路,結(jié)果卻被動地陷入煩惱的泥沼。到頭來,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四十歲左右年齡的人,特別容易往兩個方向走,要么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魅力;要么視野越來越窄,與外在世界非常疏離。
大多數(shù)人過了中年,對于新的信息和資訊,沒有多少興趣,似已疲憊不堪。只有極少數(shù)幸運者能繼續(xù)努力,他們不停地探索、擴大和更新自己對于世界的認識,直到生命終結(jié)。
如果我們抗拒成長,就會把成長的任務轉(zhuǎn)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們不能接納自己,對自己不滿意,就格外需要一個令人滿意的孩子。如果我們不能處理好親子關系,心中就會有一個“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動符合我們的期待。
于是,幾乎和孩子綁定在一起,共進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師夸獎了,這一天就非常愉悅;孩子考試考砸了,心情頓時灰暗下來。如此一來,孩子就會變成人生最大的“創(chuàng)可貼”。一個孩子,很難擔負兩個人的成長任務,這樣的狀態(tài),注定會出問題。
好的教育,其內(nèi)核是家長的觀念、耐心與謀略的體現(xiàn),選擇與孩子一起成長,共同面對人生的問題,尋求答案,完善自我。我們并非過了18歲,便是真正意義上的成人,在某些時刻,我們只是大號的孩子。我們成長中積累了很多暗傷,許多成長任務并沒有完成,與孩子相處,這些問題再次浮出水面,這也是很好的線索。當我們感到困頓、力不從心的時刻,不妨停下來,看看到底是什么阻礙了我們。
孩子的教養(yǎng),說到底拼的是父母的功底
當我們不再逃避,勇敢面對問題,也意味著離開心理舒適區(qū),進入不確定的狀態(tài)。世間最美的花朵都開在最艱辛的枝頭,成長就是一個破繭成蝶的過程。成長意味冒險,也伴隨著苦痛,這也是我們回避成長的最主要的原因。
這個過程,會有煎熬,也會迷茫和焦慮,但只要我們堅持思考,終究會找到解決的途徑。面對困惑的時候,閱讀學習會打開一扇窗,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些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慶幸的是,現(xiàn)在網(wǎng)絡學習的便捷,我們會發(fā)現(xiàn),每個問題解決之后,我們的人生都變得更通透,更順暢,不會再被同一塊石頭絆倒。
而每個困境背后,都隱藏著人生的禮物。
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寬才好。低到塵埃里,洗手做羹湯,本來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僅僅懂得柴米油鹽,會離孩子的精神世界越來越遠。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執(zhí)著地栽培自己。
最理想的狀態(tài)——孩子懂的,我們懂;孩子不懂的,我們也懂,至少,我們要與孩子有交集。這個漫長的求索過程,既是為自己,也是為孩子。孩子的起點,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說來,孩子永遠不會有相同的起跑線。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奮好學、不放棄自我成長的父母。在此,我要特別提一下主動進群聽課的那位父親,很多家庭覺的孩子的教育更多是母親的責任,目前狀況看也確實如此,只有一位父親進了群,父親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成長天賦、自身的努力、成長的環(huán)境、父母雙方的影響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努力成為一個好爸爸,主要還不是因為爸爸對孩子影響大,而是因為能有機會參與另一個生命的成長,可以讓我們自己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