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芳華》,心中難以名狀的感傷,好人為什么沒有好報是我的第一想法,我沒有經歷過當時的時代,不能感受到當時的思想和背景,但同樣我也經歷過青春或者正在經歷著青春,誰的青春不曾燃燒,燃燒過后留下的又是什么?無法評斷我的青春,但是劉峰的青春燃燒了,留給小嫚,穗子,甚至郝淑雯一段美好而又感動的青春回憶,又給自己留下了什么呢,一次愛的表達,一聲救命,影響了一個人的大半生。我實在想不出林丁丁叫“救命”時她的心理活動,也想不出楊老師責問她時她還記得答應淑雯保密的事情嗎,我心里替林丁丁想了好多個理由搪塞楊老師,沒有想到的是她竟然都說了,這個世界為什么不給好人留活路,我相信她是知道她說出來的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這種人不知道該怎么評價,對于她之后的遭遇我并不感到同情,這是她自己的選擇的結果,她要為之承擔。而我卻只是替劉峰感到不值和難過,劉峰在幫助他人的時候一定沒有想著別人如何回報,可是在困難的時候那些他曾幫助過的人又做了什么,那個他曾愛戀已久的人又做了什么,時代沒有善待他,命運也沒有眷顧他,他就這樣過完了一生,我堅信這是小說的虛擬的形象,因為我相信這個世界好人是有好報的。
有時還是不能深刻體會這種反映一個時代背景的小說,或許是因為我們不曾經歷,也不曾體會,又何談感受呢,但是不論什么樣的時代,人性人心是不會變化的,我能感受到書中每一個人的心理變化,感受到自己仿佛像一個透視鏡那樣窺探到了每個活生生的人的心里,或許這也是作者嚴歌苓的成功之處,穗子的自卑又滿足到后來對劉峰的愧意,就好像我們蕓蕓縱生的大多數一樣,只是故事的旁觀者,即便參與也沒有能力也沒有力量改變什么,每個人似乎都代表著一種人,一種思想或是一種自己都道不明的執念。
藝術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劉峰的青春在那個年代就這樣燃燒了,似乎什么也沒有留下,但好像又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誰的青春又不會燃燒呢,時間飛快,青春流逝,一點點一滴滴,像沙漏一般,耳邊似乎能聽見流沙的聲音,我們的青春還在繼續,不知會描繪出一番怎樣的青春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