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蘭,昨天你拋出的關(guān)于愛的問題很有趣,我這兩天都在想這個問題——愛到底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is love limited or infinite?”
連岳的那篇文章我找來看了。我收到的訊息是:勸導(dǎo)我們努力不斷提高自己所處的階級,可以理解成提高自己的勢能,以便讓各種資源向自己傾斜。里面所提到的愛,是不是可以理解成“資源”呢?只有你變得足夠好了,你才會得到“外界的青睞”。如果這樣理解,愛的確是有限的啊。我這樣想偏頗,作者所說的愛不僅著眼于外,當(dāng)然還涉及人的內(nèi)在,不然怎么會寫到“一個人愛的能量有限”?
我更愿意把我心目中的“愛”看成是一個人的內(nèi)在能力,能量,這是因。我喜歡的周梵老師有本書叫《當(dāng)你開始愛自己,全世界都會來愛你》,你獲得的所有的”外界青睞”全都是你愛自己的果。首先愛自己,然后其他的一切才成為可能。不敢奢談“博愛”,在我眼里能真正做到博愛的一定是神一樣的存在。如果能做到修身齊家,對自己好,對家人好就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先“獨善其身”更加現(xiàn)實。
說到正題,那這個愛到底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呢?其實我也不知道。我知道我期望它是無限的,要不為什么看到這樣的句子我會怦然心動呢?“sharing love is not losing love, love is infinite.”? “ only love? can truely save the world.” 可是,當(dāng)我們說到“愛”的時候先得把它定義清楚。什么是“愛”?傅佩榮老師講易經(jīng)的公開課里有一段說得很有趣:“人有——自我——想問題,說話,做事情,往往以此為出發(fā)點。英語里有個重要的對應(yīng)詞叫做 self-regarding。當(dāng)你說——我是為你好,我是愛你的時候,往往你真實的動機(jī)是為自己好。” 我從我自己的經(jīng)驗中去求證。比如我覺得我愛我先生,我關(guān)心他的飲食起居,我用我的“健康生活法則”規(guī)范他的生活,期望他更健康。他買賬還好,不買賬時我就會有種好心沒好報的感覺,十分沮喪。沒錯,我覺得我的好心需要有好報,我的愛需要有愛的回饋,這里我所謂的“好心”和“愛”已經(jīng)不是那個“真正的愛了”,它變成了交易的籌碼。老師說:“真正的愛超越小我,是 self-transanding,是將心比心,真正站在別人角度考慮問題,為他著想。” 就像歌里唱的——很愛很愛你,所以愿意你往更多幸福的地方飛去。
懷抱著“愛是無限的”這個美好的設(shè)想,我想象著如何才能離這種狀態(tài)更靠近一些。我反思自己跟孩子的親子關(guān)系。當(dāng)我把自己照顧的好好,能量滿滿的時候,我會對孩子更加有耐心,我會更容易去看到他,傾聽他,對他感同身受。無所求,只是心心相印,此時,愛就像擁抱,抱著他,神奇的是愛也擁抱著我。sharing love is not losing love講得就是這個吧?這講的是我狀態(tài)好的時候,能量層級高的時候。我也經(jīng)常有 down 的時候。自己都匱乏了,耐心哪里給得出,愛哪里給得了?大家都有這樣的時候吧?
如果愛跟人的能量息息相關(guān),那是不是只要讓自己時刻處在高能量狀態(tài)就可以了。我希望是。但是時刻保持高能量談何容易?首先,我們要減少能量損耗,比如情緒起伏。情緒起伏最耗能。教寫字的老師教了一個簡單法門,一有情緒了就去行動,行動最節(jié)能。另外,我們需要在生活中找到滋養(yǎng)自己的源泉。比如讀書、比如寫字、比如靜坐。回到自己內(nèi)心的本我,那個據(jù)說能鏈接“宇宙能量”的本我。減少消耗量,又能及時充電,保持高能量,內(nèi)心的愛就將滿溢的水一樣自然流淌,這應(yīng)該是個很美好的狀態(tài)吧!